三味酒道系列一白酒论道(一)万物皆有道。茶道,花道是东方文化的经典,酒道却沉没在嘈杂的低级的白酒营销中,酒旗飘扬,酒风浩荡,道何在?道就是演绎酒的精神文化,享用文化,娱乐文化经及消费文化,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享受酒的风格,灵气和律动。这是三味酒道的宗旨,也是中国白酒文化的浓缩。酒道的器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古人有句话叫做“礼以酒成”,也就是说无酒不成礼。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便形成灿烂缤纷的酒文化。要喝酒,就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便成为酒道之重要组成部份。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它有着诞生、发展的历程美好的轨迹。酒器是随着酒的发明而产生的。据说,酒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据此推断,我国古代酒器应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酒器的产生,可早到六七千年前,而到五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己在使用一些极为精美别致的酒器了。中国古代酒器的品类极多,功用各异,质料也多种多样。与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相伴随,我国古代酒器经历了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最早的人工酒器,目前已知的是陶器;此外,很可能还应有竹木器、兽角器和植物果实的硬壳。酒器的出现,不仅是酒存在的最有力的历史特证,而且也是人们开始有选择地进行酿酒、贮酒,使酒的自然属性发生质变的标志。最早我国的酒器是陶器;商周时代是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酒器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从印纹过渡到了原始瓷;秦汉时出现了玻璃杯;三国两晋南北时,以青铜图案酒器为主…..中国古代酒器与古代艺术有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几乎从洒器一出现,人们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也非常讲究酒器的用料。酒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古代酒器,可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我们的悠久历史,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酒道。酒具的品味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是中华酒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古道佳酿飘香,而酒具也在这漫漫长途中渐臻完善和精美。随着当今家庭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餐桌上的洒杯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开始重视“美酒配好杯”以烘托美酒的色、香、味,以充实我国的酒文化丰富的内涵。于是,人们通过一种美酒配置一种专用酒杯来显示美酒的品位、质量和待客的热情。比如,葡萄酒杯,它是一种属于中性的果子类酒杯。此种形状的酒杯能使醇厚的酒香不易溢散,利于品尝酒的味道和观赏酒的色泽;白兰地酒杯,杯体造型与葡萄酒杯相似,但杯脚要矮得多;香槟酒杯(又称鸡尾酒杯)脚高、杯身小而杯口大;威士忌酒杯有高脚和平底两面三刀种,酒杯体造型呈园筒状,杯身较短,杯中可放冰块。有一种酒具,精白纤细,透明度高,使杯中酒泛出粼粼波光,令人赏心悦目,不但是相当精美的工艺品,而且“秀色可餐”。在如此的酒具中为何不细细的品味杯中佳酿,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品味美酒,品味酒具中,我们洞察了酒道的真谛。酒道的环境中国的酒,早已被提升到酒文化的高度来评述。酒已经成为食品文化中一枝香飘四海、与诗歌共舞的奇葩,成为国人之骄傲,也是居家、出游随处可见的、富有地方浓郁色彩的特色商品。酒道讲究环境。清幽的、喧闹的;繁华的,冷清的,都可以成为酒道的烘托。与茶道相比,酒道很难用一句话、一个主义或一个精神来概括它。白酒不像葡萄酒那样用一句“优雅”就可形容,也不像“茶道”那样都是清高雅致。酒道的精华就在于她的情绪化——或颠或狂,或歌或饮;荒郊野外,家宴酒楼,只要有三五好友,几撮花生,便可享受人生的最大快乐。因此,酒道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论场合,不讲身份的——只要对味,只要随心,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酒道永存。酒道的手法酒道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她是酒文化的高度浓缩。在文化的表现上,酒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共性基础上拥有个性。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与高度发展的酿酒业和饮酒习俗相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远从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开始,酒就如血液一般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汩汩流淌。——这是酒道的共性。在我国的诗歌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中国有关酒的典故很多。譬如“文君当垆”“李白斗酒”“贵妃醉酒”等。酒的典故为我们研究酒文化打开一个明亮的天窗;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许多小说都有关于酒的情节。如:《聊斋志异》中的《酒狂》和《酒友》等;酒启发了文学创作的灵感,文学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酒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满足人精神上的陶醉,难怪爱酒的文人在“酒文”中寄托了极其微妙的感情,并叙之以文,歌颂这位太阳神子——酒。酒的个性体现在喝酒者的性格、情趣、爱好和喝酒的习惯上,还体现在喝酒的地域特征,酒的品种上——酒道的灿烂,酒道的缤纷就是在共性和个性的不断融和中得到提升。酒质体验酒质是评价酒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少人曾迷恋这酒,以酒为友,以酒为家。在喝酒的过程里,感受酒的味道,体验酒的精华,领悟酒的文化。就连遁入空门的出家人,也对这酒三分敬仰。悟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禅理真谛。酒质是重中之重,是酒品之本。没有好的酒质,就绝不会有好的品鉴,也谈不上酒道。酒质是酒的立身之本。从白酒的酒质来说,不同香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专业术语来说,对酒质的评价大都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之,味醇厚、入口甜、落口爽、余味净、回味长等说法,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酒的气质,酒的醇香——喝酒,重要的是寻找香醇的感觉,寻找酒的质感和层次这是真实的体验。不论你是不是品酒师,你都可以从酒中寻找到自己的感觉。酒令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气氛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文化,也是酒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酒令己在宴席上得到应用。随着酒文化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也日渐丰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酒令大观园,举凡诗歌、投壶、射箭、字词、花鸟、谜语、对联、笑话、危语、了语、书名、人名、游戏、猜拳、报数、下棋等等,都在它包容之中。酒令的实用性自不待言,没了它酒宴将不成其为酒宴。中国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能将一切技术变成艺术,将一切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变得意趣盎然。酒令大至可分为大众酒令和文人酒令。大众酒令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为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古今宴席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如:猜拳,开拳先叫“哥俩好”——表现了重情的伦理文化特征,为接下的竞争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沙;“一心敬你”、“五星魁首“——表达了对别人的敬重,反衬出自己的谦虚…….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如果说重实用的大众酒令属于“下里巴人”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文人酒令主要包括字词令、诗语令、筹令等等。中国有着悠久的酒史,又有着悠久的游戏史,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齐合性特征,又把酒和游戏二者综合为一,从而形成了酒令,古人干脆称之为酒戏。春秋时代的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秦汉时,人们在席间联句,名之日“既席唱和”也就是酒令;唐宋时,酒令发展为了游戏;明清时的令比较丰富。文化是一根继承、发展的无尽的链条,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抛弃传统文化中可贵的那一部分,所损失的是文化,受害者则是我们自己。酒令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富于文化内容的饮酒游戏就属于传统文化中闪光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为今天的文化生活增加色彩。酒令不失为一种促人学习的好办法,人们在游戏中既饮佳酿,快活怡情,又互相学习,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之?酒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酒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酒戒》、《酒箴》等,反复阐明,饮酒“不及于乱”的道理。绍兴人在千百年来的生活实践中,深知“饮酒不及乱”,应有“三戒”、“五诀”。所谓“三戒”就是:一戒饮早酒。“早酒晚茶最伤身”,不但影响一天的工作,且空腹刺激大,最伤身体。二戒饮斗酒。好胜赌酒,猜拳赌酒可以增加酬酢中的热闹气氛,但如果超过限度,就会破坏欢乐的氛,造成损肝伤胃的结果,甚至出现意外。三戒饮连席酒。一日中赴酬数次,连席饮酒,就是酒量最好的人也往往难以支持。所谓“五决”,就是一饮荤酒。饮酒必须有佐酒菜肴,边饮连吃富有营养的荤菜。二饮坐酒。要舒舒服服坐着饮喝,不可借酒装疯,狂跳欢舞。三饮慢酒。要细品慢尝,体会其味,切忌狂饮猛喝。四饮正酒。饮有注册商标的正宗绍兴酒,对来路不明的酒不饮。五饮节酒。要有节制,节制就是饮到自我感觉身心最为舒畅的程度为止。古今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朝“药王”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明代大家李明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倾刻。”现代医家还总结了不少饮酒的科学方法。总之,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三味酒道系列二白酒论道(二)中国人爱喝酒,中国是世界上喝酒人数最多的国家(不排除中国人口最多的因素)。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喝酒,文人志士喝酒,才子佳人喝酒,甚至一些小孩子也喝酒。从刀耕火各到铁锤石斧一真到电子飞弹、飞船的今天,喝酒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的酒道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的融合,是历史文化,风俗文化以及时尚文化的集成。要真正的领略酒道的独特风采,就必须到大众文化中去观摩那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酒礼酒礼几乎与酒同步诞生,还在上古的时候,酒与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西周,酒礼的规定己经非常严格具体:首先是“时”——必须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有天子、诸侯加冕等或其它喜庆大典时才可饮酒,否则即是违礼;其次是“序”——必须严格遵守等级秩序,按天、地、祖、神,长、幼的秩序来饮酒,否则是违礼;再次是“数”——必须严格控制饮洒的数量,每饮不超过三爵,否则即是违礼;第四是“令”——必须服从酒官的指挥,否则即是违礼。西周以后,酒礼成了历代统治者自觉用来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武器,出现了所谓有“无酒不成礼仪”、“有礼之会,无酒不行”——反过来也即是无礼仪不成酒,有酒之会无礼不行——的独特景观。显然,这些“礼”都是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卑长幼之礼。本来,极重血缘关系的中国文化天然地重视长幼之礼,幼者对长者要无条件的服从,长辈对晚辈拥有无限的权力。如果说文化中所定之礼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么文人雅士所定之礼则集中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统治者之礼也好,文人之礼也罢,都与普通老百姓似无多大关系。一般说来,老百姓饮酒不那么讲“礼”,他们更注重饮酒本身,更接近酒精神的原旨。因此,现代的酒道也比较偏重于饮酒本身的精神享受——在享受酒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享受人生的体会——三味酒道倡导的酒道核心精神就在这里。传统节日与酒说酒道,不能不联系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传统节日带着特殊的意义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繁衍;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就跟到哪里,中国的白酒也就跟到了哪里。春节与酒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聚在一起,高举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一个得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汉时期,初一黎明,各级官吏都要到朝行贺年之礼。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用根据品位的高底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县级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笼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有刺《都有门元日》一诗写道:“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