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一、“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一)形成过程:(1)开端: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⑵1926至1928年,主要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也兴建了几千家企业。⑶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⑷实施三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28年至1932年“二五计划”:1933年至1937年完成.成为工业强国。“三五计划:1938年开始,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而被打断。(二)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都提前完成,一五计划(1928-1932)完成: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1937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提高综合国力,捍卫民族的独立与发展。(三).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工业化的背景):2.可能性:前提条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基础。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只是延伸:课堂思考思考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有什么特点?通过国内途径:掠夺农业,牺牲农民利益的手段积累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外途径:殖民掠夺积累资本,从轻工业开始。(四)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1.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和理。表现:重工业发展过快过重,轻工业发展过慢过轻。农业落后,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2.原因:(1)通过掠夺农业,牺牲农民利益的手段积累资金实现工业化.(2)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农业集体化道路1.背景原因: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农业仍然停留在个体小生产水平;b.工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廉价原料积累资本。2.过程:a.1927年联共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针.b.1937年基本完成。组织形式: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的成败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有的同学说,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须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说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还有的同学说集体化消灭了富农,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说法对不对?你能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观点吗?材料:农业集体化的成败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3、农业集体化的得失:得: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须的粮食、原料、资金,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失: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对富农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而且涉及部分中农,使工农联盟再次出现危机,最终影导致农业长期落后。“斯大林模式1、概念: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1政治形势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列宁逝世: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共领导人。2.国际形势:国际上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和战争威胁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4.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三、概念:斯大林模式1、概念: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4、内容特点: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权制、干部任命制和终身制,个人专断。思想文化高度单调划一、个人崇拜严重。2、形成背景:三、概念:斯大林模式1、概念: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4、内容特点:2、形成背景:5、评价斯大林模式: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自主探究: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评价1: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评价2: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P.80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自主探究:评价3: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排长队的城市居民和空空如也的商品陈列柜材料1:实现农业集体化后,……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原历史教科书评价4:对农业的盘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苏联时期,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战争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自主探究:C评价5: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状况。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1)积极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2)弊端: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苏式计划经济规定,企业领到原料,到期上缴产品。至于各企业上缴的产品是否有销路与生产企业无关,一律由计委安排销路,全国价格一律由计委制定。利润有无,与生产和销售企业无关,与职工工资不挂钩。——2006年12月25日《参考消息》4、评价: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苏联沙俄苏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3月以前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22年—1991年斯大林模式1928—1990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线索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2新经济政策1921.3—1928苏俄苏联历史反思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什么时候实行?试举具体事例说明。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2)经验教训:(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4)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探究例如:1.中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国家进行三大改造。2.中国的大跃进:很像苏联的发展失衡与计划体制——重工业上去了,有些甚至在倒退,如当时的农业。3.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过度集中,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工资制(平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斯大林模式英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掠夺农业牺牲农民利益,优先发展重工业殖民扩张掠夺,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的体现: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十年建设时期“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历史反思(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013·海南单科·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