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周易》概说关于《周易》一书学习《周易》的意义课程主要内容与结构课程要求及参考书目关于《周易》一书钱穆:“易经是中国一部最古最神秘的书,也是一部最易引人研究的兴趣而最不易得到研究的结果的书。”“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都可证明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已有《周易》的书名了。为什么取名叫“周易”“周”字两解早在汉唐时代,仅《周易》的“周”字就有两解。据《周礼·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一解: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东汉人郑玄在其《易赞》中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解《周易》的“周”字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与《系辞》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及《韩非子·解老》所说“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是相一致的,因而在唐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另一解:“周”为周朝先祖择居之地唐人孔颖达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周易正义》序文里说:“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按《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日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朊朊’是也。”“易”字“易”字的含义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易”字的篆文为小篆:易《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即“易”为蜥蜴之类,主取“变”之义。二、《说文》又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象征阴阳。三、《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为“(见图片二)”,取日出之时阴阳交变之义。也主于“变易”。甲骨文:易《周易》者,日月之道普照周天。“日月为易”,《系辞》为证:《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仰则观象于天。”“易”成于“象”,天象莫大乎日月,“日月为易”,正与《系辞》符合。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一)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儒家以它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之首,道家以它为“三玄”(《老》、《庄》、《易》)之一。(二)众学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为什么要学习周易?1、从宏观上讲,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周易》当中蕴涵着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易学研究的任务是发掘其中的大道理,使圣人之道发扬光大。(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为什么要学习周易?(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2.从微观上讲,为《周易》正名。3.就个人自己而言,涵养道德,变化气质。4.理解生活本身:为现实社会服务,活学活用。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深受其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荣格对《易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筮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常有的事,这与他多年的个人经验和临床所看到的情况--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有时会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巧合--正好吻合。所以,他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荣格相信,在宇宙大化的漭漭过程中,因果联系不过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此外还有别的联系。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所代表的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经传释义基本义理内涵相关象数体例大衍筮法简介纳甲筮法简介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联课程要求具备《周易》原文准备筮法演示工具记忆相关象数体例熟悉易学发展历史参考书目《周易》(经传原文)《周易概论》(刘大钧齐鲁书社)《神妙的周易智慧》(王新春中国书店)《易学哲学史》(朱伯崑华夏出版社)《周易哲学演讲录》(牟宗三华东师大出版社)第一讲《周易》的基本构成《周易》古经和“十翼”(一)《周易》古经庄子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周易》经文中虽无一字谈及阴阳,但它用“一”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及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两个阳爻与一个阴爻的不同排列,构成了八经卦(又称八卦)。这所谓八经卦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之间的关系按照《系辞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说,八卦可分为阳卦和阴卦两种。震、坎、艮三卦皆一个阳爻,两个阴爻,属于“多阴”,当为阳卦。巽、离、兑三卦皆一个阴爻,两个阳爻,属于“多阳”,当为阴卦。再由此八经卦的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别卦,而在每卦的卦名经文之前,标出该卦的卦画,以此显示该卦的阴阳变化。由八卦相重而得六十四卦,此即《系辞》中所谓“八卦相荡”。一部《周易》的经文,最初仅由这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组成(另外加《乾》《坤》卦“用九”与“用六”)。举例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重卦起于何时?伏羲画八卦并重为六十四卦之说始于王弼。孔颖达说:“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羲画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史迁等以为文王重卦。”(《周易正义》卷首,《周易正义序》)孔颖达赞同王弼的说法,此说多为后来易学家所遵从。自阴阳爻画组成八卦,至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最后到《周易》全书的完成,这中间恐怕有一个较长的历程。特别是卦辞和爻辞的产生,必定经过了多人的采辑、订正和增补,最后到殷末周初才成为今天的样子。从卦辞、爻辞所记载的史事来看,其时间大体亦在文王时代。《易传·系辞》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这个推断大体是可信的。因此,《周易》这部书的作者,从卦画的绘制到卦、爻之辞的写成,不大可能仅仅是一个人所作,应该是几代人的集体创作。在先秦,《周易》称上下“二篇”。上篇:1乾2坤3屯4蒙5需6讼7师8比9小畜10履11泰12否13同人14大有15谦16豫17随18蛊19临20观21噬嗑22贲23剥24复25无妄26大畜27颐28大过29坎30离,共三十卦组成。下篇:31咸32恒33遁34大壮35晋36明夷37家人38睽39蹇40解41损42益43夬44姤45萃46升47困48井49革50鼎51震52艮53渐54归妹55丰56旅57巽58兑59涣60节61中孚62小过63既济64未济,共三十四卦组成。两篇合起来,总计六十四卦。按照今本《易传》的理解,《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以自然的演化规律为据。上经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刚刚开始于天地阴阳。乾坤之后为屯、蒙,象征着事情刚刚开始,处于蒙昧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事万物活生生地呈现出来。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艮下兑上)为交感,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之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尽,没有终止。韩康伯注《序卦》曰:“先儒以《乾》至《离》为上经,天道也。《咸》至《未济》为下经,人事也。”卦画之“非覆即变”所谓“非覆即变”,是由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提出的。是指《周易》三十二对卦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是覆。(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属于变卦的有四对。乾坤、颐大过、坎离、既济未济。泰否、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既覆又变,归于覆卦。其中像乾坤、泰否、谦豫、剥复、损益、革鼎、既济未济,卦象阴阳对偶,卦名也是如此。《周易》每一卦的组成《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1)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2)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如乾这个卦画六个符号皆为阳,故乾有刚健之义。(3)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如乾后面有“元亨利贞”四个字,此就为乾卦卦辞。(4)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乾卦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周易》卦爻辞的结构(一)《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所谓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以此说明一个道理。所谓断语,就是下结论,多用吉、凶、悔、吝等辞。《周易》卦爻辞之所以要由两部分组成,原因就是为了占问。在占问时,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先看卦爻辞取象部分,表示占问者处境,然后看判断结果。如《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晒粮的场院),无悔。此爻前半部分是记录了古代发生的一件事:将羊丢失在牧场中。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周易》作者用这件事说明占得此爻要丧失钱财。但却又告诉人们不要后悔,不要后悔是断语。这可能是古代发生的一件极其偶然的事,丢了羊后羊又返回,或又找到,故没有后悔。这一爻包含这样的意思:虽遇到丢失钱财这样的坏事,但“无悔”。《周易》卦爻辞的结构(二)又如《大过》九二:枯杨生稊(ti),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此爻前半部分描述自然现象:一棵枯萎的树发了芽。又以这自然现象比喻人事,即老翁得到一个小妾,后面断语是“无不利”,即没有什么不利的。这里《周易》作者选用了一个反常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比喻,说明占问人若遇到此爻,虽会出现反常的现象,但一切都很顺利,没有遇到麻烦。《周易》卦爻辞的结构(三)从以上分析看,卦爻辞两部分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前因必有其后果,但是这种因果性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也就是说从其前因中推不出其后果,而且有许多事是偶然发生的,不具有普遍性,而《周易》作者将这些不具有真实性,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整理,作为《周易》的卦爻辞,普遍应用于占卜之中来预测未来。当然,《周易》卦爻辞并不是每一条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