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的起源:P5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1.世界观与哲学:P7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主体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特点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和朴素的。哲学是自觉形成的,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形成关键实践中具体知识的积累。哲学家的加工。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与方法论:P8世界观方法论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具体科学与哲学:P8具体科学哲学区别知识范围不同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主要作用不同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具体方法。哲学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题模板:哲学的内涵。2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基本问题内容重要性原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①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②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基本派别根本分歧唯物主义①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②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③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附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P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生活存在。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①第一次实现了在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局限性①的观点只是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①有机械性。②具有形而上学性。③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共同点三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附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P13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错误原因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但是,如果把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思维离不开概念,但是,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共同点①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因此,从性质上讲,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②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因此,从作用上讲,对唯心主义哲学不应该全盘否定。2.哲学的两个对子:P14两个对子内容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依附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6关系表现原因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哲学。(1)任何哲学都是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真正的哲学,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任何哲学都对时代具有反作用。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因为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43课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产生条件表现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①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②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在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21含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内容哲学思想地位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2.物质:P29含义特性实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世界观原理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世界的物质性:P30世界观原理①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课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内容表现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辩证法思想。②反对一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①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就是在运动观上坚持了唯物论思想。②反对的一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认为,运动的主体要么是神、上帝,要么是人的意识、思维。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4.运动的特殊状态:P3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的含义静止的特点①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内容反对的错误观点①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6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含义表现(理解即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②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而需要人的思维通过规律表现出来的现象来把握。③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④规律是事物发展的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⑤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的特点:P33世界观原理方法论要求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即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是普遍的):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③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注意:人们可以认识、发现、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第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