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提纲.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必修1)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一.宇宙中的地球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的普通性: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其它行星无多大的差别,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质量、体积等特征和类地行星无多大差别。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3.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生物生长发育的源泉);(3)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矿物燃料形成的基础);(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生产生活的能量来源)。4.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1)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3)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保温、保护)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2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6.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图所示:由于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形成了四季。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区时计算(1)昼夜更替的成因: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2)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3)时差:全球按国际规定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各时区均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求区时:第一步:求时区差,关于时区差,若两地同在同东时区或同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用加法。第二步:求区时,东加西减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自转3600,周期为23时56分4秒(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3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成因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上最大为900,由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9.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密度随着高度随高度的升高递减。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岩浆岩是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2)沉积岩是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作用而形成。(3)变质岩是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变质而成。(4)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就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必修1P72图)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褶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特殊: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断层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上升岩体形成断块山,下降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4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4.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5.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6.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必修1P30图2.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地面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直接原因。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要能画出方向)7.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369低高低高,低压高压相间叉,一撇一捺向低压)(必修1P34图2.10)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8.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分布区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黄土高原的形成沙丘、沙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U谷、冰斗、刃脊、角峰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59.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10.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1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⑴使各种水体处在不断更新状态⑵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⑶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运动⑷是海陆联系的纽带锋面类别图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温高、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寒潮;夏季我国北方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温低、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一场春雨一场暖气流(气压)状况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中心气流及天气状况实例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台风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北方秋高气爽“伏旱”天气6⑸塑造地表形态。12.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洋流。。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13.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1P57)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半球环流方向为8,南半球环流方向为0洋流对促进全球热量平衡、气候、渔场形成、海洋航运、海洋污染会产生影响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2.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关系: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不断的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来实现,推动发展。3.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对人类活动的意义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动全身)例如,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⑴形成人工湖泊,导致土壤盐渍化、陆地生物减少和水生生物增加、诱发地震、调节地方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7⑵改变下游河流流速流量,可以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导致泥沙沉积增多、洪水灾害减少。4.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和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低纬的高山地区5.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