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创新转型为动力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李茂川(2011年6月24日)同志们:中共丹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十二五”发展全面推进、由高水平小康向基本现代化全面开启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创新转型为动力,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过去五年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形势十分复杂、矛盾困难相对集中的时期,宏观调控的实施,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源要素的制约,难度加剧、压力加大、任务加重,发展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过去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速超越、抢先转型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创新实干,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2—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过去的五年成为丹阳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五年,成就了一个总量跨越、质态超越的五年。经济发展拼出了“丹阳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四年实现了“三个高于”,并高于追赶目标宜兴,基本竞争力提升了8位。转型升级构筑了“丹阳高地”,创造了近200项国内顶尖、世界领先的技术,众多的“第一、唯一”抢占了发展前沿。“三新建设”打造了“丹阳模式”,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界牌全镇一体化模式得到了省里的高度肯定,为城镇化发展探出了新路。对外开放汇集了“丹阳引力”,先后吸引了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前来投资,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外贸出口进入全省10强,走出去企业数位居全省第7位,对外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服务环境提升了“丹阳效率”,持续开展“环境服务年”、“三争一创”等活动,企业收费减负率达到70%,荣获了“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福布斯全国最佳商业城市”等称号。基本建设凝聚了“丹阳民心”,西气东输、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公路总里程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打造了内联成网、外联顺畅的交通网络。金融创新形成了“丹阳现象”,在全省首创小额贷款公司,在苏南率先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探索出“金三角”模式,城投公司五年协议融资超130亿元,成为全省首批“金融生态示范县市”。资本经营催生了“丹阳板块”,五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总数达到7家,市值超过600亿元。争先攀高深化了“丹阳精神”,顺势跨越、逆势超越成为一种追求,—3—事业为上、艰苦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创新求变、务实求效成为一种风气。对外影响扩大了“丹阳效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丹阳调研,江阴、常熟、张家港等发达地区和广东、江西等地区也前来参观学习。可以说,短短五年时间,丹阳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原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的话说,“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五年的创新实践,凝聚了力量,书写了精彩,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这不仅让我们增强了自信,更累积了拥抱明天的底气和志气。五年超越,我们加速追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07年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四年年均分别高于镇江、全省、苏南、宜兴0.8、1.9、3.1和4.5个百分点。GDP增速高于前五年1.5个百分点,去年GDP突破600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量超1000美元,去年突破1万美元。去年工业销售突破1300亿元,工业总量夺回了在镇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开发区、后巷、云阳三个镇区的工业销售超百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量超10亿元,去年突破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连续跨过20亿元、30亿元大关,五年收入总量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8%,创了历史新高,去年一年的投入就超过了“十五”时期的总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6%,比五年前提高2.5个百分点。五年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60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这五年,我们以快人一步的加速度,圆了丹阳人多年来的赶超梦。五年超越,我们创新作为,发展层次显著提高。五年共—4—引进海归团队60个,海归人才122名,其中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8人入选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个团队列入省创新团队唯一A类计划,40多位院士、300多位教授参与我市重大项目研发,政产学研合作成为地方服务企业的一大品牌。高层次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新成效,人才总量达12.8万人。新建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6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五年增加14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资金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连续7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市,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高性能合金产业园被评为省首批科技特色产业园。这五年,我们以人才工作、平台建设为基础,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由“丹阳制造”向“丹阳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科技创新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五年超越,我们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正在编制涉及全局的交通、水系专业性规划。实施区划调整,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区面积由28.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2%提升到58%。每年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沪宁高铁丹阳站建成启用,京沪高铁丹阳北站即将投入运行,飞达长江港将在年内建成,陵口铁路货场正在加快建设。积极创建省、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五年拆迁560多万平方米,惠及2万多农户,建成7个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个省康居示范村、—5—2个省村庄环境整治特色示范村镇。界牌、云阳镇的“万顷良田”工程获省国土厅批准。关闭一批小化工、小电镀、砖瓦窑厂、燃煤锅炉和所有采石宕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13个镇全部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四城同创”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以齐梁、季子文化为底蕴,加快发展具有丹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全省旅游先进集体称号。这五年,我们不断完善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既提升了城市内涵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更为丹阳的未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五年超越,我们强化投入,社会民生显著提升。2007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民创业氛围浓厚,去年新增注册资本总量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总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五年前的1.9倍和1.8倍。经济适用房建设、老小区改造、无物管楼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完成,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2.1%增至42.2%。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民养老保障这一千年梦想得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首批通过省基本教育现代化的评估验收,被评为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获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市等称号,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全国典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面达标,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全省领先,—6—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等称号。卫生基础设施投入达3.5亿元,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云阳医院综合大楼、疾控监督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称号。体育工作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人口计生工作获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等称号。实施“综治强基工程”,全面打造“平安丹阳”,不断完善“大调解”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连续八年荣获“平安市”命名。这五年,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百姓的认同感、归宿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五年超越,我们凝心聚力,党的建设显著加强。在全国首创党务公开后,建立党务公开目录制度,引入绩效评价体系,为党务公开写进十七大报告、写入新党章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省首创绩效管理制度,推进干部制度改革,通过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促进了干部任用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张雅琴成为全国重大典型。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初步构建了有丹阳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跨越发展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外同胞五大关系和谐。大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人民武装、老干部、党史、民防、党校、科协、残联等工作。这五年,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团结拼搏干事业的大好局面。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7—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四套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果,是驻丹单位、各界人士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五年来的成就,为丹阳实现基本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丹阳加速跨越赶超积累了宝贵经验。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是我们追赶跨越的法宝,是丹阳人“敢闯敢试敢担当”非凡胆识的展示。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坚持“三个高于”目标定位,激发了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创先争优的斗志与激情。各镇区、各部门见贤思齐、见强思进,确立市内、市外“两个标杆”,全面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形成了攀高比强、进位争先、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思想大解放推动了发展大跨越,我们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不敢办、想做而难做成的事情,创造了顺势跨越、逆势超越的不凡业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构筑发展的新优势,赢得发展的加速度。把握规律、狠抓关键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丹阳人“善学善思善谋划”高度智慧的体现。过去的五年,我们牢固确立尊重规律的态度、不断增强认识规律的能力、努力提高按规律办事的水平,立足丹阳市情特点和阶段特征,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工业化积累财富、城市化集聚财富、城乡一体化共享财富的发展理念,突出涉及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六大环节,举全市之力重点突破。始终坚持不争论、—8—不犹豫、不折腾,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以贯之抓推进,拉长了丹阳发展的“短腿”,打牢了丹阳发展的根基,为全市跨越赶超、争雄苏南积蓄了能量。规律表明,只有聚焦关键、高效突破,才能带动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创新、打造特色是我们错位竞争的根本,是丹阳人“创先创优创一流”执着追求的诠释。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动力,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总开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以金融创新克服了资金难题,以服务创新优化了投资环境,以政策创新促进了企业发展,以管理创新激发了工作干劲,以模式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我们创出的众多“第一”和“唯一”,成为丹阳最鲜明的个性标签。经验说明,只有不断创新、锐意变革,才能走出具有丹阳特色的发展之路。改革创新成就了丹阳美好的过去,也必将创造丹阳更加美好的未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是丹阳人“肯干苦干埋头干”可贵品质的写照。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抓好工作落实作为推动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使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的责任感深入人心,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深入人心,敬业干事、务求实效的使命感深入人心。无论是经济指标增长还是惠民实事落实,无论是重点工程建设还是重大项目推进,无论是特色城市打造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实实在在、得到公认。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保持豪迈创业的激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严峻挑战中实现新的跨越。—9—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优化升级还需要加快;区域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统筹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