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绪论(王道俊 郭文安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绪论主讲:SUSU“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借用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先生在毕业典礼上送给学生的一段话(5个重要):“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课程介绍学习要求参考书目内容构成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程性课质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二)课程目的:1、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新理念,形成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兴趣,养成学习者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的习惯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2、《教育学》是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般人员正确认识、理解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帮助。3、无论你现在是否打算今后做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者你只是一个对教育规律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教育学》都是值得你学习的一门课程。(三)课程的价值1.课程的学术价值(1)熟悉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2)掌握一些基础的教育概念;(3)理解一些主要的教育理论传统;(4)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经典著作;(5)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流派;(6)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基础2、课程的实践价值(1)帮助学习者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2)反省自身的实际或预期教育行为;(3)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4)研究当代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5)树立一定的教育信念;3、课程的社会价值(1)人生与教育学(2)父母与教育学(3)教师与教育学(4)教育决策者与教育学(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参与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之以观看经典教学片的方法)。(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讨论或课程报告等2、期末闭卷考试(70%)最终成绩:由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作业考勤等决定。二、学习要求:(温馨提示)《教育学》上课合约1.有事(或生病)必须提前请假;每缺勤一次扣本人2分、迟到或早退扣1分;2.上课手机关机或静音、不玩手机;不能在课堂上接打手机,否则扣本人4分;3.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调研等教学活动,并记入平时成绩。整个过程中表现特别优秀者(如主动回答提问或积极参与讨论等)加4分。三、参考书目:(一)教材: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二)教学参考书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韩延明.新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枊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王卫东,田秋华.教育学纲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7.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四、总体内容构成:教师——认识教育(1)教师——了解自己(2、14、15)透视教育对象(3、4)瞭望教育环境(5、16)课程结构(6)课堂教学(7、8、9)教会学生学习(11、12、13)教会学生做人(10)教育学绪论教学内容: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理解教育学的概念。2.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价值。3.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4.了解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5.初步掌握分析和认识教育与教育学相关问题的方法。重点重难点:教育学的概念及价值、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教学等教学时数:2学时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教育学将会使你具有教师的资格故事:小男孩与一颗小树的故事小男孩和一棵小树的故事:一天,男孩跟父亲在自家的树林里散步。男孩边走边赞扬茂密的树林为他们遮挡阳光,带来荫庇;又赞叹树木的高大挺拔,生机勃勃。突然,小男孩看到了一棵病怏怏的树,他指着这棵树疑惑的问道:“爸爸,这棵树为什么这么稀疏啊?”小男孩的父亲告诉他:“它长错了地方又害了病,活不长了,明天我就把它铲掉。”“不,爸爸,我要养活它,它也有成为参天大树的权力。”小男孩坚定的说。从此,男孩每天给树浇水,悉心照料,每每当父亲想要砍倒它种一棵好树时,男孩都会站出来保护,期待着它有一天可以和别的树一样,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男孩想到了他的那棵小树,于是男孩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父亲焦急冲他喊道:“你要去哪?”小男孩说道:“我的树还很弱,我要保护它不被大风刮倒!”于是,男孩在守护他的小树的时候,在树下被雷劈死了...雷雨天气站在树下是很危险的,珍爱生命,理智做事……做事首先要冷静要思考,学习教育学的教育发展规律将会指导你如何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会使你具有必备的教师资格,具有担当与责任意识。(二)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行为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思想(三)教育情境的介入将会使你学得更愉快、更明白1.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任务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教育境地。2.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3.情境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研究什么问题1问题2问题326问题1:教育学研究什么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一门科学。Definition教育学主要研究对象:1.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必然趋势2.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3.注重探讨教育的艺术。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概念界定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逻辑结构:“目的——手段”,注重论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他观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问题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学术概念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治概念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主观性,有时会违反规律。教育学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问题3:教育学与教育经验的区别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是对其的抽象和概括,是理性认识。具有规律性,客观性,反映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教育经验是感性认识,往往反映事物表面的、局部的、带有一定偶然性的联系。教育学教育经验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点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发展历程深化阶段多元化时期独立学科萌芽(一)萌芽阶段(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前;春秋战国到清末)斯巴达:军国民教育思想利库尔戈斯—“示范教育法”古希腊教育思想雅典:民主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利库尔戈斯示范教育的好处教育学绪论思考:为什么斯巴达开展军国民教育?1.地理位置:海运不便,土地肥沃,工商业落后,农业发达,是农业奴隶制城邦。2.等级制度:等级森严,贵族(斯巴达人)9000户、自由民(庇里阿希人)、奴隶(西洛人)29万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人数悬殊,全民皆兵,终身成为职业军人。斯巴达教育培养目标——斯巴达武士希腊教育思想苏格拉底被控告犯蛊惑青年和不信旧神罪,被判死刑。教育思想:1.论”美德即知识”。揭示教育和道德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2.创“苏格拉底方法”。即问答式教学法,分为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部分。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西方的孔子——苏格拉底主要思想:1.教育目的在于造就“理想国家之公民”,在政治或军事上粉身报国,即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理想国》三个等级:哲学家是治国者,军人是护国者,劳动者是养国者。2.金字塔形的教育体系:分为5期。3.首创“四科”作为教育内容。(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也称“后四艺”,与文法、修辞、辩证法一起被称为“七艺”)柏拉图学园“阿加德米”(Academy)旧址柏拉图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为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讲学主要思想:1.教育理想:帮助国民完成其道德生活,即“善”。不同于柏拉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将教育划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目的。3.儿童年龄分期:0-7体育为主;7-14德育为主;14-21智育为主。4.重视音乐和文雅教育。(一)、萌芽阶段(续)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一)、萌芽阶段(续)古代中国孔子教育思想:(1)学、思、行结合(2)启发诱导(3)因材施教(4)好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5)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记》教育思想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一)、萌芽阶段(续)古代中国《学记》中的经典论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中的经典论述——注重启发式教学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萌芽阶段小结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知识。教育认识主要体现在一些著作中: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金言》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政治学》昆体良(M.F.Quintilianus)的《雄辩术原理》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庄子的《庄子》等《学记》是历史上最早专门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