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长城万里行教学设计汉语备课年级:七年级汉语(下)审定人:备课教师:第十七课长城万里行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雹、脉、枚、渊、慨、悉、嘱、徙、涉”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掌握“圣地、脉搏、勾画、深渊、执著、感慨、得悉、徒步、慷慨、周密、嘱托、考察、攀、涉及”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一个是…一个是”“这么也没……”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3.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4.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个性修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2、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2.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学课时:6课时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说、诗歌等。从而认识长城,积累知识。教学过程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长城万里行》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情感与价值观:情感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由歌曲《长城长》导入。二、解题:(一)何谓“长城万里行”?从1984年5月13日到1986年4月5日,历时近两年,作者徒步对万里长城进行了考察,其中穿越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行程逾万里。(二)课文题目是《长城万里行》,这个题目告诉你什么?文题的作用:1.反映文章的主旨;2.反映文章的写作对象;3.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4.反映文章的线索。(三)、教学主要内容。《长城万里行》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经历和感受,表达了渎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梦”为线索,开头写“我”小时候就有“将来自己能当个作家”和“能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的两个“梦”。紧接着引用了三个人梦想走长城的材料,来表明他们的梦想对作者徒步长城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再写了长城万里行的艰苦、收获,最后表示“我”的梦还将继续。作者就是这样以“梦”为线索,将走长城的缘由、长城路上的感受和收获以及自己的梦将继续等几方面内容串在一起,主题十分鲜明。文章章按照“做梦——圆梦——续梦”的思路脉络展开,重点写了为什么“我”会走长城,对真正徒步走长城的内容,只用了几个排比段,极其精要地对几个重点地方和遇到的艰难困苦作了点缀;但是在写“我”的“梦”和三个人的长城梦以及长城行的收获等方面却用很大的篇幅,这样就重点突出了文章主题。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2、(板书)字词。3、疑难生字雹、脉、枚、渊、慨、悉、嘱、徙、涉4、疑难词语圣地、脉搏、勾画、深渊、执著、感慨、得悉、徒步、慷慨、周密、嘱托、考察、攀、涉及5、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6、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7、句型学习四、检查步骤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2、做练习一至四题。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五、文章脉络这篇散文按逻辑顺序行文:先写思想基础,后写实际行动;先写经历,后写感受;先总述,后分叙。全文25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节):写从小就有两个梦,并曾为之努力过。分两层。第1层(第1—3节):写小时候的两个梦。第2层(第4-6节):写对梦的执著追求,终于实现了第二个梦。第二部分(第7—12节):写徒步万里长城的由因。第三部分(第13-25节):写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和感想。可分四层。第1层(第13、14两节):概述长城万里行的时间和所到达的地区。第2层(第15-21节):写徒步万里长城的遭遇和收获。前6节写遭遇,第21节写收获。第3层(第22、23两节):写徒步万里长城的感受。第22节是写对沿途各地政府和群众的感激,第23节是写对开拓大西北的企盼。第4层(第24、25两节):写“我”将继续渎书、走路,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六、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情感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2、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2.理解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分出段落。教学过程:一、导入据说,当宇航员进入太空俯视地球时,只看得见两个建筑物,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了,是啊,“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那么,对于长城,你又了解多少?生述,师作概括。有人说,长城是一条奇长的拉链,是一条凝固的黄河,是一堵成了精的墙,是一部记载了生命的喧嚣,政治风云变换的厚重的史书,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历史学者,文人墨客千里迢迢、历尽千辛来一睹她的芳容,探索她的奥秘,连毛泽东都说: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有人去过长城吗?想去吗?有一个人不仅到了长城,而且成为世界上徒步走完长城的第一人,他就是有着“独行大侠”之称的刘雨田,今天,就让我们追随他的脚步,走近万里长城,走进他《长城万里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思考(1)文章哪些段落在写长城万里行?明确:7至22段。思考(2)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明确: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行程、收获。四、具体研习,把握“长城万里行”。思考(1):读9到11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徒步万里长城?明确:长城专家立誓要走完长城的宏愿未能实现,就连外国人也梦想能走完长城,自己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有勇气去完成这一宏愿。思考(2):读12段,感受“冲击波”“下决心”等词的效果。明确:“冲击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条条消息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之大之强烈。“下决心”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决心之大之坚定。思考(3):读16段至20段,作者在徒步万里长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请以“他经历了……,让我们感到……”为句式写一句话。示例:他经历了满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的危险,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思考(4):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考验,因而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作者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明确:因为万里长城之行,让作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的文化灵魂,了解了大西北文明的盛衰和当地风土人情,使作者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说大自然是慷慨的。思考(5):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富有理想,不畏艰险,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思考(6):你从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可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梳理前三部分内容。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做练习二、三题。板书15长城万里行徒步万里长城原因行程收获课后反思:授课时间:总计课时:第三课时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3、分清课文的主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2、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2.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二、再读课文,把握“梦”的含义,分享“梦”。思考(1)第一段作者说“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含义?明确:梦想、理想、志向等。思考(2)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明确:读万卷书,成为作家;行万里路,成为行者。思考(3)那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明确: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思考(4)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示例: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明确: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去,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三、体味内涵,研究“梦”。思考(1):文章写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明确: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梦,才有“长城万里行”去实现这个梦,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得突兀,这正是在实现第一个梦呀!最后,作者以“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