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堂”。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警察:赞美诗:宗教音乐净化心灵升华境界。警察+赞美诗=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美〗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3.正确理解分析苏贝的人物形象。•4.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思考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流浪汉苏贝在冬天来临之前,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大家一起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核心)(骨架)(依托)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将小说分为哪四部分?故事开端(1-6)苏贝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策划着冬居的计划。故事发展(7-38)苏贝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故事高潮(39-47)苏贝良心发现,突然被捕。故事结局(48)苏贝被判监禁三个月。小说结构分析第一部分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北风”—“幕天席地别墅”的门房—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1、第一、二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2、“每当”有什么作用?3、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解析1、环境描写作用: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贝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贝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2、“每当”有什么作用?3、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引出冬天的到来3、比喻、借代、拟人分析第一部分比喻本体{喻体借代借代拟人思考:“体贴入微”“预先通知”“交给”这些词语有何作用?写出了寒风霜冻的有情有义,衬托出社会人情冷漠的现实。思考(阅读3—6段)1、苏贝的冬居计划是什么?2、苏贝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做得布施,说明苏贝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苏贝所认为的布莱客韦尔岛真的是天堂吗?1、布莱克韦尔监狱2、着重表现苏贝高傲的性格。说明他是被“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取当“法律的客人”.他的高傲的性格也不可以完全非议的,但与社会格格不入是不可取的。3、是的。在苏贝看来,那是一个不愁食宿,伙伴们志趣相投,没有北风老儿摧残和警察的纠缠不清。但是,我们仍可以感觉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严厉的管制、失去自由的痛苦,却成了苏贝的天堂。分析第二部分思考:苏贝为了进监狱过冬干了哪些违法的事情?结果如何?苏贝的行为结果思考1、苏贝作恶的对象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这个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风气日下。2、两家饭店对苏贝的态度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可言。思考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都宽容了他,说明了什么?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品行越来越恶劣,说明了什么?苏贝的自尊一次又一次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分析第三部分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幽静的转角处、柔和的灯光、悦耳的乐声、月亮、行人和车辆……(古朴、肃穆、亲切)。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的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分析第三部分2、在赞美诗的感召下,“他决定把自己拔出泥沼,重新做人”,说明苏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社会。苏贝是一个能够自知的人,早年有良好的品德和操行,性格高傲,只是在被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定去当“法律的客人”,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赞美诗的感召下,从善意识被唤醒。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3、当苏贝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逮捕了他,这说明了什么?分析第三部分4、小说结构别出心裁,结局让人惊讶,这样的结构是否符合逻辑?好处是什么?警察——监狱赞美诗——自新完全符合。这样写突出了苏贝的愿望和现实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巧妙的情节安排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5、你对文章题目“警察与赞美诗”是如何理解的?“警察”与“赞美诗”都是苏贝所追求的,可他们又相互矛盾。苏贝在幡然醒悟之后却被警察莫须有的逮捕了,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品味语言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例: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幽默轻松,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蕴含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的辛酸。有些幽默的语言直接讽刺社会现实,看似风趣,实则辛辣尖刻。课堂小结《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以辛酸讽刺的笔调,从一个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提出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尖锐的问题——何为幸福和苦难,什么是恶行和善良?课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