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音与义。2.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何翻译文言文1.用双音词解释单音词,字字对译,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实词。2.省略句要补出所省略的部分。3.倒装句要恢复正常语序,也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4.判断句一定要翻译出“是”字,被动句一定要翻译出“被”字。5.时间、人名、地名、官职名不翻译,照原样抄写。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2.关于“记”和《小石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3.寓情于景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wàn()连zhuì()清chè()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4.反复诵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准备。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蛇: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寒:____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2)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3)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4)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5)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以)③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6)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②同游者:吴武陵…(游玩)(7)环:①如鸣佩环(名词,玉环)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包围)(8)乐: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欢乐、逗乐)(9)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它的,指潭水的)③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这里)2.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2)佁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3)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句式。(1)心乐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吾”,应为“吾心乐之”)(2)斗折蛇行(省略句,省略主语“溪泉”,应为“溪泉斗折蛇行”)(3)日光下彻(省略句,省略宾语“于潭水”,应为日光下彻于潭水“)(4)坐潭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坐于潭上”)(5)如鸣佩环(倒装句,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应为“如佩环鸣”)(6)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5.理解下面的短语。①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来翕忽:④明灭可见:⑤凄神寒骨:⑥悄怆幽邃:6.翻译下面的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本文是他的第四篇。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5.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1.D2.《永州八记》柳宗元唐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永州八记》3.抒情议论散文4.六个5.①是②不是③不是④不是1.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①妙用比喻写水声:②巧用动词写潭石:③运用排比写石底:④精用短句写环境:2.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3.读,背课文。4.翻译课文。1.①如鸣佩环②卷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④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依旧遗憾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还是遗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如何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1.我们品味写景类的文章,首先要明白这些语言文字都在传达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这一道理,然后努力透过语言文字去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2.还要讲究方法(1)品读语言,展开联想想像。(2)紧扣语境,赏析遣词造句。注意以下这些特定的语境:描写对象,描写对象的特点,观察和感觉的角度,修辞方法,技巧方法等。(3)对比探究,推敲语言表达。(4)整体感受,领略语言风格。1.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赏析文中的写景短句(至少三句)。(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几句描写游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1.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1)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发现小潭-西行-见竹林-听水声-伐竹取道-见石潭↓潭水景物-着意写游鱼、潭水,动静结合,近处所见↓小潭源流-溪水的曲折、悠远,斗折蛇行,远望之景↓潭上气氛-借景写情,抒写悄怆悲凉的心绪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明确: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4.“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明确: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6.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7.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8.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9.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