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状与结构一、单元概述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2各课具体内容是: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3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