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授课人:赵晓明单位:城南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第七单元的第一节这一节,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是一柄双刃剑,既为人类带来光和热,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因此,我们要了解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与目的。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2.知道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三、教法分析1、为了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用“引导—探究教学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四、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五、教学用具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2、药品及其它:水、碱面、白醋、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红磷、热水、胶水、滤纸、展示台、小刀、湿抹布、沙土、药匙、石棉网、煤块、纸条、纸卷、酒精、水、点滴板六、教学过程环节1:总结出燃烧的概念大兴安岭森林大火胡锦涛将奥运火炬交给刘翔运载神州六号的火箭顺利升空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观察讨论归纳总结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例子,并说明它们为什么会燃烧?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探究意图【1】分别点燃酒精和水【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纸卷和煤块根据学生猜想确定实验探究方案燃烧的条件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实验内容铜片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铜片上再放上白磷和红磷现象实验内容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现象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能燃烧【问题思考】(1)开始时红磷为什么不燃烧?(2)通入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也不燃烧?(3)通入氧气后,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烧杯不燃烧?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观看由于燃烧失控引起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号,克拉玛依市友谊宫大火吞噬了355个生命,而其中有288个是中小学生。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联系生活思考问题①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气炉熄灭?②油锅着火了,怎么熄灭?③家具厂发生火灾又如何扑灭呢?2.创设场景亲身体验用多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水、细砂、湿抹布、扇子等),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灭火原理。3.讨论交流得出结论①清除可燃物灭火的原理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观察以下实验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环节5:将教材拓展延伸安全常识安全常识环节6:调查与研究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离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七)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一)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燃烧(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具备3、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离空气(或氧气)熄灭(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防火安全常识三者任意满足其一七、教学效果预测1、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灭火只需要任一方案即可,学生容易引起混淆,上课必须重点强调。2、学生对燃烧定义的归纳可能只是狭义上的,教师应加以完善。3、强调不能采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