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面向地方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需求,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先,教以致技,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特别是与山西晋煤集团公司、山西金拓国际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糖酒集团公司、山西乾元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交流,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经过两年重点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本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一、专业建设基础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也是院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和学院的品牌专业。其前身是中专办学层次的财会专业,创建于1978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于1996年将财会专业提升为会计电算化专业。2000年我院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学生,为高职办学层次。2002年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生。11年来,本专业累计招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生1486人,已为社会输送了3500余名毕业生。经过历史积淀和不断开拓创新,该专业与时俱进,已初步凸显厚、稳、强、紧、广、高六大专业特色。近三年来,本专业新生一次报到率持续占计划招生数的100%以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水平为95.17%。招生、就业率在全省高职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长期保持“进口旺、出口畅”的招生就业态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在社会上广泛享有“厚德强技,诚信实用”的美誉。本专业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全过程、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的专家及学者共同研究制定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修订2完善一次。课程建设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并注重课程体系结构与专业证书相衔接。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本专业目前拥有校内实训室7个,理实一体化教室28个。与山西恒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金拓国际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大正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18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6名,高级会计师1名、讲师及以下21名,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8%,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课教师达70%。除此之外,从企业一线、中介机构及事业单位聘请了32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2005年以来,本专业已建成《基础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3门院级精品课程,共编写出版教材37本,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2011年6月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晋冀区总决赛中,本专业学生组成的代表队以山西省高职院校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特等奖,7月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十二五”是学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本专业建设和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实践中不断凝练专业特色和凸显专业亮点,突出“会”和“电”的结合,为学院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该专业发展潜力大,生命力强。自2000年招收高职生以来,已招收十一届学生,学生规模由首届的150人增加到目前一届420余人,招生规模在本院乃至全省都居于首位,生源由省内扩展到现在的六个省招生。生源类型由初中起点的“3+2”高职过渡到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学生人数的增加带动教师数量也不断增加,师资结构也不断趋于合理。随着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本专业面向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各个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型人才培3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实训实习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我省要实现“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部地区经济强省”等目标,不仅需要培养大批的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研发团队和复合型企业家队伍,而且还急需培养一大批懂核算、会理财的高端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可以预计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本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在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实训实习条件、推进校企对接等方面亟待完善。(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必备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十二五”期间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使本专业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形成本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对校内其他专业及全省同类型同名称专业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本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一)推进校企对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企业和学校联动,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全过程、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市场调研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及学者共同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4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二)转变培养方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要求,与企业(行业)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完善“知识+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建立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面向会计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行业)联合开发教材,打造核心课程教材,精心编写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实训指导书、教学案例等。力争在二年内,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参考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更新现有实训室设施与设备,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室设施,新建1个励志示教馆,新建4个校内实训室。建设10个以上校企合作单位,每个学年都有明确的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形式多样,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形成学生专业实习“双导师制”教师指导特色。(四)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二年内打造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再培养1-3名省级“双师素质”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5名骨干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再培养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实践培养和资格考试等形式,再培养3-5名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从生产实践一线聘请8名业务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五)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与省内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子,形成对口支援,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六)实施第三方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5同参与和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四、改革举措为了全面落实专业建设目标,依托本专业建设基础,科学规划、重点突破,经过二年努力,全面实现本专业建设目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一)企业“全过程、多形式”参与人才培养1.通过市场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后,形成务实、可行,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毕业生就业工作。2.通过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人员相互兼职、共建教育培训基地、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推进校企对接。(二)整合课程体系与更新教学内容1.立足于会计工作岗位任务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分析开发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转变。2.将“双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并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制度相接轨,建立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3.定期与企业(行业)专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课程体系和所用教材存在的问题,制定教材编写规划,落实编写任务。4.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良好学风。(三)创建一流教学条件1.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要求,制定教学条件更新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安排好财务预算。2.每年补充完善现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及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具和用品;6购置会计专业实训软件,如网中网系列平台;新建一个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一个励志示教馆、二个ERP沙盘实训室、二个会计综合实训室、一个纳税申报实训室。3.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长久、密切、深度合作,再建设10个以上校企合作单位,每个学年都有明确的校企合作项目。(四)“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1.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校内、校外各1人。校内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专业发展眼光,能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校外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突出、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行业专家。2.坚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教研活动每周不少于一次。科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通过教研科研活动,教师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提高教、科研水平。3.制定培养骨干教师计划,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将老教师培养新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培养校内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教学活动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4.通过学历教育再培养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通过省内外考察、高校进修、在职培训、企业实践和参加学术研讨等举措,再培养5名骨干教师、3-5名双师素质专业教师。5.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任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6.积极引进高学历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二年内从高校或企业引进1-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学队伍;继续从企业、中介机构和其他高校聘请8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善于教学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进一步改善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和双师结构。7.二年内建设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五)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1.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以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2.与山西省贸易学校、太原市财贸学校等中职学校开展对口支援,调整中高职课程结构与内容,共同研讨制定中高职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自的7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