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木板”类问题,具有涉及考点多(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情境丰富,设问灵活,思维量大等特点,是新课标力学常考的试题,也是一类选拔功能极强的试题。考情分析:(2011G-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2013G2-2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⑴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⑵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2015G1-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2015G2-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可能)发生相对滑动.2.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滑块—滑板类问题的主要题型及特点。2、强化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抓住运动状态转化时的临界条件。课前作业: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取10m/s2)s1s2解析:设加速过程位移为s1,加速度大小为a1,加速时间为t1;减速过程位移为s2,加速度为大小a2,减速时间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力前:F-μ(m+M)g=Ma1,解得:a1=43m/s2.撤力后:μ(m+M)g=Ma2,解得:a2=83m/s2.s1=12a1t12,s2=12a2t22;小滑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应满足s1+s2=L;又a1t1=a2t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s即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例:质量M=3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11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m/s2时将质量m=4kg的物块轻轻放到本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g=10m/s2).求:(1)物块刚放置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加速度分别多大?(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总结:滑块—滑板类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因题目所给的情境中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可能)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拓展: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g取10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前两秒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3)木板的最小长度。25.(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撞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1a,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g(mM)amM①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ms,有运动学公式得1011vvat②0011112svtat2③式中,1t=1s,0s=4.5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1v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mgma⑤由图可得21221vvatt⑥式中,2t=2s,2v=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0.4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经过时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213()mgMmgMa⑧313vvat⑨312vvat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1312vvst○11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1322vvst○12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21sss○13联立⑥⑧⑨⑩○11○12○13式,并代入数值得s=6.0m○14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4a,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3s。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14()()amMgmM○15234302as○16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13sss○17联立⑥⑧⑨⑩○11○15○16○17式,并代入数值得6.5sm○18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分析“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思考:木板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了使m与M能发生相对运动,求下列情况下力F的大小范围。FMmmFM方法指导:一、使滑块与滑板间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力的计算方法1.动力学方法:先用隔离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体的最大加速度,然后再用整体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外力F的大小数值,这个值就是临界值。滑块与滑板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外力应小于或等于这个数值,而滑块与滑板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外力应大于这个数值。解析(1)m与M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①要滑动:m与M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②未滑动:此时m与M加速度仍相同。受力分析如图,先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μmg/m=μg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0=(M+m)a解得:F0=μ(M+m)g所以,F的大小范围为:Fμ(M+m)gMfmFmfmMfmFmfm(2)受力分析如图,先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μmg/M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0=(M+m)a解得:F0=μ(M+m)mg/M所以,F的大小范围为:Fμ(M+m)m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