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纪国家初中地理教材分析与创新研究李晖(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一、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建设回顾教材建设具有时代性,特别是地理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有人文地理的内容,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同时地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呼唤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理教材。1.20世纪50年代的地理教材编写1953年,我国正式编出中、小学各年级用的地理课本。这套中、小学地理教材,在政治上、认识论上、教材特点上同旧教材有本质区别,在地理科学水平上也超过了旧教材,在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上重复较少,系统性较强。但是,50年代我国教育界深受到苏联教育的影响,在教材体例、教材内容上要么全部照搬,要么刻意模仿,人为痕迹较多。至50年代后期,由于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的衰落下来。2.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教材编写1978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组织编写了供全国初一年级用的《中国地理》和初二年级用的《世界地理》课本(32开本),并先后相应地编印了一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书。全国各地根据这套地理教材对重新确立地理学科的地位,较快恢复地理学科的蓬勃朝气,保证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地理教学水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套地理教材的编写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了旧教材重复政治甚至编排与地理无关内容的缺陷;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大洲大洋以及国家的知识都讲得比较详细,尤其是高中地理所讲的人类与环境、空间等知识,填补了以往地理教材此类内容的空白,符合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然而,这套教材尤其是初中教材难度偏大,内容繁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太多,趣味性不够,有些知识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3.20世纪90年代的地理教材编写2该教材自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流行至今,这套地理教材“一纲多本”,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初中教材换上了大开本,内容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但该套教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可读性不够(不是学生可自主阅读的读本),知识也有待更新。4.21世纪初的地理教材编写2001年7月,教育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全国性的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地理(特别是分区部分)的改革步子较大。《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在新《标准》出台的同时,国家初中地理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实验教材的问世(已出版初中地理教材1-3册,第4册正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地理素质的核心—地理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印证《课程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地理教育的困境与困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在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和以知识为本的时代主体精神的要求下,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而回首现今的地理教育始终未能入围“基础教育”,虽然“3+x”政策的实施,使地理教育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地理却不能像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程那样,在基础教育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究其原因,总的来说有四点:(1)社会。现代社会的人普遍缺乏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他们只注重个人的发展,而忽视了由个体组成的整体对社会的影响,因而也未把地理列入必学的科目当中。(2)教育管理者。对于地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摆的位置,教育管理者们对这个问题十分头痛,若重视它,它课时少,内容少;若不重视它,它又是高考中不可缺的一门科目,他们正处于一个举棋不定的状况。(3)教师。在教育者的眼中,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派不上用场,只能是平时聊天时的话题以及知识竞赛中的资料,所以有些人对地理教育的前景感到一片迷茫。(4)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生认为学好了语文能够看书写字,学好数学能够算帐,学好英语能够出国,从来也没想过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来重申地理教育的价值,提出一种全新的地理教育理念,孕育一套适3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理教材。三、地理教育的价值(为什么要学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目前信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也为地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全新的地理教育理念(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课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时代地理教育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要求在地理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一切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不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趣味性,学生的身体力行性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是始终处于首位、立于不败之地的。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是给了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终身有效、终身必备的工具和技能,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教育应能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到与之相当、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地位。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是始终处于首位、立于不败之地的。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是给了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终身有效、终身必备的工具和技能,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教育应能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到与4之相当、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地位。地理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将降低难度作为新教材选择的出发点。选择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讲述不再是从概念、原理出发,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如“天气”);增添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反映了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动态,如教材讲述了遥感、电子地图、上网查资料、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运用现代科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气环境监测、与我国有着密切联系的国际组织等新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全新的地理教育理念还包括: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五、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地理素质教育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如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正确使用地图与指南针判断方向,估算距离,了解地形;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安排生活;能够评价社区生活环境质量,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和保护行动;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知识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运用地理常课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知道休闲活动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与如何出行;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能正确理解与欣赏异域文化,增强人际交际和合作等。提倡“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正确的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观;提高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相关分析与综合研究、预测与规划等。倡导改变地理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城乡地域差异;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传统教学手段与5现代教育技术)等等。2.编写原则以《课程标准》为标准,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锐意改革。(1)《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可以简要地用“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例如,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地理七年级下册》在选材时突出“亚洲”,保证了亚洲地理知识的完备性。其它大洲则强调地理特色,加强与能力培养有关的知识传授。五个地区是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和两极地区,五个国家是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和巴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范例学习(例如:大洲中的“亚洲”,地区中的“东南亚”和国家中的“日本”。)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能力。同时,选中的区域相对可以作较为透彻的分析。(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和授课的顺序。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中国地理”,也可以先安排“世界地理”(湘教版地理教材是先“世界地理”,后“中国地理”);教材可以考虑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湘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如是处理)。(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降低教材难度,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难度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湘版教材通过减少地理数据与地理名词,淡化地理成因等方式(如气候成因)保证了教材的难易适中要求。)。(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新《标准》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采用诸如“运用、识别、举例、说出、说明、分析、评价”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达学习目标,指导性更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在目标之后有相应的活动建议和说明,使得《标准》具有较强的示例性和启发性。(5)新《标准》所含内容更为丰富,增加了“实施建议”这部门内容,对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编写等,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6在指导的基础上,为灵活运用《标准》提供了一些思路,使得标准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六、新版教材的编写构想与主要内容《地理七年级下册》以介绍世界区域地理为主,涉及到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大的层面。这种从宏观到中观和微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教材编写构想,使学生对世界地理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印象和较为深刻的认识。在主要内容的安排上,“认识大洲”一章注重自然地理,“了解地区”这一章注重人文地理,“走近国家”这一章突出国家特色(或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另外,每一章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又是“水乳交融”,构成成一个统一的知识板块。第一章“认识大洲”,系统介绍一个大洲地理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学习大洲的方法(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的学习方法)。这一章以亚洲为重点,在知识展开的过程中,以亚洲系统地理知识传授为明线,使学生了解亚洲地理概貌,同时以学习大洲的方法为暗线,旨在使学生领悟、掌握学习大洲的有关方法与技能。“认识欧洲”基本上是以阅读材料体现,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欧洲地理,特别是亚欧两洲的对比分析,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地理知识介绍突出重点,不求大求全。非洲强调其气候的对称性分布规律。南、北美洲侧重地形及自然环境对比分析。第二章“了解地区”,选择了5个相对重要、特色鲜明、界线相对清楚的地区进行介绍,即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和极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