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价【摘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对教学其它环节进行有效性评价的基础。【关键词】教学目标有效评价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1、指导教师的教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指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步骤、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2、指导学生的学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3、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制定的依据来看,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是学生需要,二是社会生活需要,三是学科发展需要。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是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从制定的主体来看,课程目标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工作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规定性,它不但考虑学科特点,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从适应范围来看,课程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课程(教材)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是对局部的教育学产生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三、教学目标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与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节课下来,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执教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随便说出一些。在目标的认识与叙述上,主要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1、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认识有的虽然按要求制定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不明白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学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或者只有过程,没有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2、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区分不清在制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够具体、明确,往往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等。3、制定教学目标时,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和亲身经历实践,来探究完成分离物体的任务。”叙述上,行为动词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让学生了解物体分离方法的多样性”。四、有效教学目标的评价1、有效教学目标应考虑的问题第一,考虑学科课程目标,如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化学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科学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二,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适合为本学科三类目标中哪些类型的目标服务;第三,因为除了符号和事实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阶段,因此,不仅考虑目标类型,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第四,还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考虑目标的可行性。2、有效教学目标在叙述上的要求⑴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⑵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⑶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叙写可表达为: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案例:下面是一位教师制定的人教版9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是混合物。⑵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⑶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⑵感受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对空气的认识。⑵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科学家们探求空气奥秘的科学史,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⑶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⑷学习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意识到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珍视。3、有效教学目标的评价指标(如表1)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展,指引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的航标。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只有我们知道了如何评价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了有效的教学目标,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参考文献[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2]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3]梁燕霏.《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