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北京的春节一、重点字词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理解: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2、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理解:“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3、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理解: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月初就开始了,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4、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也说明了腊八粥用料之丰富。5、“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这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理解: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6、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理解:这句话把过小年形象的说成是过年的“彩排”,说明过小年很热闹,也预示着春节更加隆重。7、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什么叫守岁?答:A、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B、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7、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理解:“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写出了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有多么重视,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这也是春节传统习俗得以代代相传的原因。8、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理解:这句话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2美好的优秀品质。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理解:不能把“又”字去掉。“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让人自然回味起春节的前几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用。10、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的什么风俗?有什么特点?理解: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11、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理解: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1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1],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理解:A、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春节期间观灯逛庙会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子中。B、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一、重点字词书籍shūjí慈祥cíxiáng幼稚yòuzhì含糊hánhu军阀jūnfá娱乐yúlè不慌不忙bùhuāngbùmáng僻静pìjìng暂时zànshí剧烈jùliè粗暴cūbào吼声hǒujiào皮靴píxuē宪兵xiànbīng侦探zhēntàn苦刑kǔxíng严峻yánjùn残暴cánbào拘留jūliú啃完kěnwán提审tíshěn乱蓬蓬luànpéngpéng沉着chénzhuó占据zhànjù怒气冲冲nùqìchōngchōng绞刑jiǎoxíng窝头wōtóu舅老爷jiùlǎoyé抽屉chōutì恐怖kǒngbù魔鬼móguǐ肥胖féipang含糊hánhu一拥而入yīyōngérrù二、近义词恐怖(恐惧)纷乱(杂乱)慈祥(和蔼)沉着(冷静)含糊(模糊)粗暴(粗野)严峻(严厉)残暴(残忍)三、反义词含糊(清楚)粗暴(温和)残暴(仁慈)严峻(和气)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