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相关问题综述07.07.28主要内容•理论•实务•工具•现状(竞争对手)•热点•产品一、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沿革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概念特质因素理论帕森斯人职匹配,特质评价、特质与工作因素的连结人格发展理论罗伊心理需求源自儿时教养态度心理动力理论鲍丁心理需求基于心理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个人属性与经验生涯发展理论舒伯发展阶段、生涯型态、生涯成熟及子概念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金斯伯格生涯发展阶段社会学习理论克朗伯兹学习、适应、技能、经验影响认知发展理论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认知发展阶段、控制信念职业锚理论施恩职业核心价值观1.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1909年,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选择职业时,首先必须了解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局限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标。•人职匹配。包括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2.罗伊人格发展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吸收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提出儿童期的需要满足(成长)经验可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行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即注意孩子、逃避孩子和接受孩子。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而形成儿童不同的人格形态从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3.鲍丁心理动力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心理动力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强调人内在动力与需要等动态因素的心理作用在个人选择职业历程中的重要性。•鲍丁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如果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必定会选择以自我喜好的方式来寻求满足需要而避免焦虑的职业。4.金斯伯格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这个理论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儿童们对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工作者,充满了新奇、好玩的感觉。此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此时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有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趣,但不仅限于此,更多的和客观的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此期所希求的职业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的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5.克朗伯兹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社会学习理论和生涯决定》。•克朗伯兹兼顾心理与社会的作用,认为二者对个人生涯选择均有影响。主要包括:基因特征(种族、性别、外形、身体残疾):它可以拓展或限制你的职业偏好和能力,如智力、音乐美术才华、肌肉协调性等。环境条件:如只能在某些地域找到某些工作,雇主或政府官员限定了任职要求,劳动法规和行业协会的规定,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的供需情况,技术的新发展等。过去的学习经验同样会影响职业选择。克朗伯兹指出了两种学习经验——你作用于环境的与环境作用于你的。第四种影响是个人处理新任务、新问题时所形成的技能、绩效标准和价值观。6.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认知发展理论•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生涯认知是有一循环渐进的发展阶段的,人们对于生涯发展、生涯知识及生涯抉择的看法是从最简单的层级逐步向复杂多元的层级推进。•克内菲尔坎姆等人认为生涯发展的过程会有一连串的质变现象,概括地说,共有九项,即语义结构、自我处理能力、分析的能力、对变通观点的开放、承担责任的能力、扮演新角色的能力、控制点、综合的能力、自我冒险的能力。根据这九个质变项,其所构成的生涯认知发展模式可分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这四个时期分别是二元关系期、多元关系期、相对关系期和相对关系承诺期。这九个质变项在这四个时期、九个阶段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形,将形成一个系列,由此构成从简单的分法的观点到复杂的多元化的生涯观点这一连续的认知过程,其发展层次逐渐朝向对于个人的认同、个人的价值以及整体的生涯这三者关系的整合,从而个人就能作出满意的生涯抉择。7.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把人分为六大类: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职业环境也以同样的名称分为六大类。•①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大。②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次之。③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小。7.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技能型的人喜欢:需要用体力、需要运动协调、要跟机器或工具之类的物品打交道。•研究型的人喜欢:科学思考、解决问题和学术类活动。•艺术型的人喜欢:自由、没有条条框框的方式,进行艺术、协作、音乐、戏剧、舞蹈之类的创作。•社会型的人喜欢:在教学、帮助他人的情境下与人接触。•管理型的人喜欢:通过说服、控制他人来达成组织目标或获得利益。•事务型的人喜欢:要求系统有序的处理数据、材料的活动。8.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美国生涯规划理论大师,集大成者。•主要贡献:职业自我概念生涯发展阶段生涯彩虹图8.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职业自我概念(selfconcept)基本上它是一个适配的理论,即人们同时考量自己的特质以及一项职业所需要的特质。Super认为自我概念理论可分为二部份:(1)个人或心理的,专注于个人如何选择,及如何调适其选择。(2)社会的,重点是个人对其社会、经济情況及与工作和生活有关之当前社会结构的个人性评价。虽然职业自我概念仅仅是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份,但是他却建立一个人在一生中将依循的生涯形态的驱动力。因此,个人会在生涯上实践自我概念,以提供最有效的自我表达方式。8.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8.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彩虹图•人们同时在不同的空间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所有的角色都彼此互相影响9.施恩职业锚理论•“职业锚”(CareerAnchor)的概念是由美国Schein教授提出,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的核心。•找到职业锚的标志是你能清晰地回答有内在联系的三个问题: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实际能干什么?我为什么干?由于职业锚是是个人和工作情境之间早期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后才能被发现。因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份职业,往往不会是我们的终身职业。一个人的职业锚是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后才能被发现的。9.施恩职业锚理论(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主要注意力是工作的实际技术或职能内容。他们总是围绕着技术能力或业务能力的特定领域安排自己的职业,根据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其特定的领域保持挑战机会的标准进行工作流动。(2)管理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的人把管理本身作为职业目标,而具体的技术工作或职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的管理层道路上的必经阶段。他们认识到在一个或多个职能领域展现能力的必要性,但却没有一个职能领域能让他们久留。(3)创造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的人时时追求建立或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他们要求拥有自主权、管理能力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特殊能力,创造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核心。(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属于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的人追求一种能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施展自己职业能力的工作情景。他们认为,组织生活是受限制的、非理性的、侵犯个人自由的,因此,他们喜欢更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职业。(5)安全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的人倾向于根据组织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行事,力图寻求一种稳定的职业、稳定可观的收入和稳定的事业前途。二、实务•职业发展教育“倒S”模型认知职业人生探索职业世界规划大学生涯确定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决策求职面试技巧快速职场转型提升职业素养激情自主创业二、实务•职业生涯规划内容“T”模型知己知彼抉择订定目标行动不清楚清楚否职业决定教育职业训练就业工作满意?结束是分析预测各种方案正负结果个人与环境关系?探索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实施与解释探索资料教育资料职业资料教育/职业资料?是探索自我选择测验工具开始确定生涯发展阶段分析个人需要设立目标自我了解?否清楚不清楚二、实务•职业生涯规划流程“U”模型二、实务•职业环境分析“∆”模型(1)所谓区域分析,进行区域选择,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及人才环境等,思考自己的能力、优势在何处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发展空间在何地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2)行业分析主要包括了解行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行业发展现状及所涉及领域,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发展前景以及行业人才素质要求等。(3)岗位分析主要包括岗位概况,能力要求及薪酬待遇等。岗位选择同行业选择一样,也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个人偏好、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二、实务•职业生涯规决策“Y”模型二、实务•就业指导“X”模型大一生涯规划就业形势能力素质大二就业观念心理素质环境认知大四就业政策创业认知职场适应大三求职技巧职业信息法律法规二、实务•职业胜任能力“冰山”模型知识Skill技能Knowledge价值观态度SocialRole自我定位Self-Image需求动机Motive人格特质Trait会做,能做知道为什么做很重要,所以做是我该做的我要做生来就是做这种事表象的隐性的三、工具•认知工具非标准化:回想、自我陈述、提问、清单列表、活动分析标准化:测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人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1.职业兴趣测评•因此,当兴趣和职业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方案一:职业和兴趣兼顾。每个行业的职业发展领域还是比较宽泛的,在明确自己的兴趣,职业定位较准确的情况下,可以从事行业内不同岗位的与兴趣有关的工作。方案二:改行,换个领域发展。好好评估一下兴趣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己真的很喜欢,也能够把职业和兴趣很好地统一起来,那么可以果断地选择改行。方案三:职业与兴趣并行。让兴趣来促进职业发展。可以把对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职业和兴趣并行,相得益彰。方案四:寻找真正的内心需求。很多时候,自己究竟是不是很适合做所谓喜欢的、感兴趣的职业,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分析自身深层次的需要,并找准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方案五:暂时忍痛割爱,专心职业发展。在发展初期,职业发展往往是最迫切的。在现代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职业竞争就成为主要矛盾,职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