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Chapter2ClassicalTradeTheory2第一节绝对优势贸易理论AbsoluteAdvantageTheory1、AdamSmith之前的贸易思想①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追溯--古罗马古希腊■最早的分工说提出人:古希腊思想家Plato■宗教神学3▲系统研究出现在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②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时代-15、18世纪。时代背景-资本原始积累、黄金渴望主要观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多寡是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奖出限入4③重农学派时代和国家:17世纪下半期、法国创始人:FrancoisQuesnay核心思想:自由经济思想基础:自然秩序5◆2、AdamSmith及其经典之作1723-1790,经济学之父。1776年出版《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3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传记:“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个经济学家”。6AdamSmithAdamsmithwasthefounderofeconomicsasadistinctfieldofstudy,Hewroteonlyonebookonthesubject–TheWealthofNations,publishedin1776.Smithwas53yearsoldatthetime,HisfriendDavidHumefoundthebooksuchhardgoingthathedoubtedmanypeoplewouldreadit,ButHumewaswrong-peoplehavebeenreadingitformorethan200yearsnow.78◆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首先阐明的是各国为什么需要从事国际贸易。什么叫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指生产者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最为重要的是,在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者。9举例说明①生产可能性:资源都为100用劳动生产率衡量V=Q/L中国:美国:大米小麦中国10050美国501005.oVR==1,VW15.=,V=WoVR10④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大米小麦中国200美国20011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国别大米小麦中国100100(多50)美国100(比贸易前多50)10012在封闭经济中,各国的生产量也是各国的消费量。开放后,两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都达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即自给自足时不能达到的消费水平,这就是贸易所得。135、绝对优势理论简单评述开创性解释产生贸易部分原因,首次论证分工和交换可“双赢”。局限性世界上有192个独立国家,有些发展中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14第二节比较优势贸易理论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151、DavidRicardo1772-1823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三,14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6DavidRicardo(1772-1823)17故事:有兄弟俩都已结婚另立了门户。哥哥家养一头牛,弟弟家有一台拖拉机。如果用牛耕地,一天可赚40块钱,搞运输能赚60块钱;拖拉机耕一天地可赚50块钱,搞运输能赚100块。刚开始时,兄弟俩都是上午耕地,下午跑运输,一天下来,哥哥收入50块,弟弟收入75块。几天过后,聪明的弟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哥俩一天干两种活,不如分一下工。于是就找哥哥说,从今以后,你替我耕地,我则专门跑运输,每天除了你耕地得到40块外,我再给你20块作为你替我耕了半天地的报酬,这样,你就可以得到60块,比以前多得10块,我在支付了给你的报酬之后,还能得到80块,比以前多5块,对我们俩都有好处。哥哥半信半疑,不知这多出的15块是从哪里来的?还以为是聪明的弟弟在骗他。182、李嘉图的贸易思想发展斯密的贸易思想:论证强调自由贸易的好处,从资源最有效配置角度论证贸易与分工的好处。“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外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192、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20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生产模式1单位鞋1单位酒A国2小时4小时B国12小时6小时21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鞋酒A国3单位B国3单位22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国别鞋酒A国2单位(增加1单位)1单位B国1单位2单位(增加1单位)23四、国际贸易理论发展1、H-O理论:20世纪20年代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Theorem)俄林(BetilGotthardOhlin,1899-1979)《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4(1)H—O定理说明了两个本来不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产生了国际贸易并决定了两国的贸易模式(2)H—O定理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使用生产要素的比例存在差异。25两个关键概念生产要素禀赋:表明一国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通常用“丰裕”和“稀缺”表示。例如,中国是劳动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美国是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要素密集度:表明某种产品要素比例的状况。在生产某种产品的各种要素中,比重最大的要素决定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性质。例如,可以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26(3)主要内容:H—O定理提出,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获得贸易利益。(4)H-O定理形成的原因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差异——要素价格的差异和使用要素的比重——商品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所生产的同种产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27(5)评价1)H-O理论通过分析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2)按照H-O定理决定一国的贸易模式,能够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例如,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和纺织品、鞋帽、玩具和箱包等轻工业产品,对于中国出口创汇、解决就业,融入国际市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东地区出口石油;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都发挥了其比较优势。283)H-O理论仅是从一国要素禀赋出发分析一国的贸易模式,只强调了要素禀赋的静态结果,强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技术进步的影响,忽略了一国的政策对于静态要素的影响。当已有的要素通过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得到改善和调整之后,一国可以重新选择它的贸易模式。举例说明。例如资本积累和集中可以改善资本要素;引进外资政策可以改善资本要素;合理的教育制度可以改善劳动者素质等等。29(6)里昂惕夫反论(Wassilyw.Leofieff,1906—)基于H—O定理的观点,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具体计算,其目的是对H—O原理进行验证。但是里昂惕夫的验证表明: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更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结论正好与赫—俄原理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30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时期。它们是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2)三个时期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1)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2)产品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3)产品标准化时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313、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RethinkingInternationalTrade”TheMITPress(1990)(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贸易双方交换同一行业的产品,即一个国家既出口又同时进口同一行业的产品。也就是,两个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交换两种要素密集度相同或相似的产品。32(2)主要内容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并且这种产品是差异产品,那么即使两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等均无差异,各国可以依据规模经济的原理,集中资源生产差异产品,获得较低的成本和价格,从而进行国际贸易,获取国际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