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霍乱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部陈善辉2O13年3月31日主要内容霍乱防制•霍乱概述•无锡市霍乱疫情•2012年工作情况•2013年霍乱监测方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防制•背景•相关定义•内容与方法•职责与分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部分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防制霍乱概述—概念霍乱(Cholera)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概述—病原学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无荚膜,长约1.5~3.0μm,宽0.3~0.4μm。菌体尾端有一长达菌体4~5倍的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悬滴内呈流星样运动,粪便涂片镜下呈“鱼群”样排列。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概述-血清分型霍乱弧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O抗原的不同,分为200个以上的血清群。最主要致病菌为O1群和O139群。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生物型小川型(a+b)稻叶型(a+c)彦岛型(a+b+c)O139群非O1非O139群血清学分类表现型分类霍乱概述-致病力和生存力致病力:霍乱弧菌能产生肠毒素(CT)、神经氨酸酶、血凝素(HAS)及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内毒素。霍乱肠毒素是致病的主要毒素。生存力: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蔬菜、水果上存活1周左右。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都很敏感,加热100℃1~2分钟可被杀死,但对低温和碱耐受力强。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O139群霍乱弧菌在水中的生存能力比埃尔托生物型强。霍乱概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可达7日。多数为隐性感染,轻型病例,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前驱期•大多数病人起病急,无前驱期,仅少数患者有前驱期症状。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腹泻为无痛性。大便数次至数十次或更多,开始时为黄色稀便,后迅速成为米泔水样。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几天内逐渐恢复正常。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概述—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传播途径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水型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于水。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所起的作用更大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霍乱疫情—历史概况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水网地区,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1978年传入霍乱,至1989年期间每年均有霍乱疫情,菌型以埃尔托稻叶型为主,发病率最高年份为1980年(17.22/10万)。1990-1993年无霍乱病例。1994年后霍乱又出现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为1994年(1.52/10万),菌型以埃尔托小川型为主。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霍乱疫情—历史概况1999年我市发生了首起O139型霍乱疫情,以后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05年在局部农村地区各发生了一起因聚餐引起的O139群霍乱暴发疫情。2006年未发生霍乱疫情。2007年发生一例O139群霍乱疫情(外源输入),2008年~2010年未发生霍乱疫情。2011年惠山区发生霍乱确诊病例1例,锡山区外环境监测河水样本中检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1株。2012年外环境检出17份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样本。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霍乱疫情—流行特征农村地区的发病高于城市;夏秋季是发病高峰期,但有非流行季节发生疫情的现象;流行形式以聚餐引起的暴发疫情为主。暴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聚餐的熟食污染、食物原料污染和饮用水源污染等。农村土厨师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家庭自办酒席现象增多并缺乏卫生管理;居民家用井水消毒得不到重视和落实,少数群众生活饮用水仍有以井水为主;部分农村地区化粪池、河水、阴沟相距很近,水体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和交叉污染影响霍乱疫情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近几年,以O139群霍乱为主,同时受到O1群中小川型和稻叶型霍乱弧菌的威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工作情况•2012年3月31日召开全市霍乱防制监测工作培训会议;•5月份,组织开展工作情况督查;•截止10月底,全市累计登记腹泻病人35135例,检索11741例,检索率33.42%,检索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54‰;•全市共检测环境标本1120份;•8月起,选择惠山区、锡山区、新区开展霍乱重点监测工作。在原有霍乱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行为学及外环境重点监测点监测。共检测外环境标本645份,总阳性检出率为5.27%,主要检出菌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17份)、副溶血性弧菌(14份)和沙门菌(3份)。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工作情况—存在问题1、全市各地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地区因医疗机构改制影响,肠道门诊如同虚设。2、少数地方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先治疗后采样,重治轻防。3、部分地区外环境监测重视不够,监测范围较小,对外环境样本的采集、检测不够规范。4、少数肠道门诊存在设施不够完善、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工作目标•实现“三不”目标: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市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1999,北京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35号)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霍乱控制预案》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2013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无锡市疾控中心《无锡市2013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对策措施流行期前•制订计划,完善方案•强化业务培训•健全组织•药械准备•开设肠道门诊•开展外环境监测•开展重点疫区监测•免疫接种流行早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疫情监测•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流行高峰期•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进一步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暴发疫情处理•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无锡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监测安排监测采取重点监测和常规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惠山区、锡山区和新区实施重点监测,其他6个县区实施常规监测。重点监测要求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例行为学调查及增加病原学种类。重点监测要求4-11月每月进行外环境监测一次。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主要工作指标•1.外环境监测•常规监测地区至少检测30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60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180份(整体标本60份,涂抹标本120份);•食品:60份•6县区每个地区至少检测5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10份;海(水)产品30份(整体标本10份,涂抹标本20份);食品10份,并每月将相关报表和总结报告上报市疾控中心。•重点监测地区设立监测点•水体:每个地区设立10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海水产品:每个地区设立6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每个点每次采3份样品(整体标本1份,涂抹标本2份)。•食品:根据需要采集监测区有代表性食品,每月各10份。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主要工作指标•2.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常规监测各级医疗机构于4-10月开设肠道门诊。肠道门诊送检数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5%、年中人口总数的1‰。•重点监测各级医疗机构除开设肠道门诊外,每个区选择两个腹泻病门诊对收治的疑似霍乱症状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进行行为学调查。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行为学调查,病例与密切接触者总比例最少达到1:1.5。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相关定义•腹泻病例•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病例。•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相关定义•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1)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2)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3)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实验室确诊病例•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样品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在疫源检索中,粪便或肛拭子样品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6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带菌者•指无腹泻或呕吐等临床症状,但粪便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方案—腹泻病例数据报告市(县)、区疾控中心每逢1号、11号、21号通过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报告旬数据;信息平台网址:通过腹泻病门诊报表模块录入数据,录入完成后注意选择填表时间(否则会影响汇总功能),最后点击保存,确定数据无误后及时提交审核(点击后数据不可改动)。2013年监测方案—工作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江苏省卫生厅的《江苏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要求,开设腹泻病门诊,并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等工作。所有疑似病人便样要同时作O1群和O139群的病原检索。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无培养结果不得进行疫情报告。各市(县)区肠道门诊应及时配备霍乱快速检测试剂(O1及O139)。各单位发现霍乱相关异常信息应先向业务部门进行汇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部分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内容背景相关定义2内容与方法3职责和分工412004年~2005年我国华东等省份报告了不明原因发热伴全身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多脏器损伤的病人。病人多来自丘陵地区,症状疑似流行性出血热。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低综合征病例,当年共报10例,1例死亡,死亡病例有明确“草蜱”咬伤史。2007年5月河南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557例,死亡18例(病死率3.23%)。2008年2月卫生部发布《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各地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诊疗行为。2009年中国CDC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低综合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背景-疾病发展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病例。2010年9月卫生部发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2011年8月卫生部首次披露,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