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1944年到1949年欧亚11个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89年、1991年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及相应的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还有待搞清楚。3、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以前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干过的新事物,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兴办经济特区大量外资涌入等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成熟的社会主义应具有的本质特征:1、比资本主义更能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消灭了私有制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4、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5、国家只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6、已开始实行产品经济,不再搞商品经济7、在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使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和全面发展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源于对以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否定“两个凡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抛弃前人那些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结论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社会主义优越性即社会主义本质所体现的东西究竟在哪里?•“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十五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深层次的理论概括。•1、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1、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4、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1、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3、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开展的保证。•4、是增强综合国力,接受时代挑战的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本章小结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历史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设想1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设想的继承发展和实践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3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中,我党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证。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化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们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来谈论初级阶段。•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1)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不发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最基本的特征)(2)从产业结构状况看,是从农业国逐步转移到现代化工业国的历史阶段(3)从经济形态看,是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是从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从人民富裕程度上看,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到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6从地区差别状况看,是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到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从体制上看,是逐步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体制的阶段8从精神文明建设看,是建设高度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从实现目标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1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2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与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及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地、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七大又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这条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了社会建设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与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必须要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论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谈论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也是互相联系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五、六章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特征?6、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7、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选择与确立•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在20世纪50年代逐步明确起来的。•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工业国”、“近代工业社会”概念。•建国后,毛泽东在强调工业化目标的同时,逐渐使用了“工业化”的概念,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主张。•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章,把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写进去了。四个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现代化。•1958年——1975年,原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现代化)内容几经修改,最后表述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1977年12月8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的大局。•为什么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大局?•只有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加强国家的实力,改革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国家安全就有保障。•只有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同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作斗争就会更有力量,就能更有效地对付国外的侵略和颠覆。•只有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比较有保证地逐步创造物质条件,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进。•1978年5月,邓小平又论述了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有利条件:•有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当的物质基础。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性决策。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目标的统一•党的十二大,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去掉了两个“高度”的提法。改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以来,逐渐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强调。•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具体筹划。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目标的内涵•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即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即民主政治制度。•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即精神文明。•和谐是指社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不能动摇的。•所以,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搞什么别的现代化。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一)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我党曾提出一个“两步走”的设计:第一步到1980年,用15年时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