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需求导向下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以武汉市青山区社区为例郭诗洁,陈锦富摘要:基于我国“9073”的现状养老格局,提出服务差异化、富余化、无障碍化、亲情化、智能化和医疗全程化的“六化”创新适老化建设目标,并运用德尔斐层次分析法构建社区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市青山区119社区为例,对老旧社区现状分析与评估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改造。从社区原住民需求角度出发调研,提出适老化改造宏观层面的普适性建议——“小同质,大混合,构建混合社区”以及“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的社区改造策略,强化社区照料在养老模式中发挥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借助CCRC复合社区设计理念,提出将社区不同自理程度的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GG、SG、NG和GOING,充分分析每类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和差异化需求,以其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进行差异化的社区微设计改造。关键词:老旧社区,居家养老,差异化需求,适老化改造1研究概述目前,基于我国“9073”的现状养老格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且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多。其中,尤其是既有的老旧社区老年人比重较大,是空巢老人的聚集地,也是未来居家养老的物质载体。因此,对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度极大,成为现今城市更新规划中的重点与热点。居家养老模式是介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之间的一个类型,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的模式1。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原因,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不少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都是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建设适老化社区,即打造适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区环境,通过“社区照顾”的方式,使老年人参与到社区街巷空间活动中,营造自主性较强的和谐邻里社区。随着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近些年不少学者参与到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中,包括关于城市旧住区渐进式更新研究(赵民,2010)、关于城市老旧住宅改造设计研究(曲直,2011)、关于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及设施配置研究(何凌华,2014)、关于住区适老化改造困境与管理对策研究(刘剑,2015)。而目前的研究很少将老年群体进行细分,本文将社区老年居民细致分类,并根据其差异化需求进行相应的适老化改造研究(图1)。图1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分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国内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文献调查与综述》整理2社区适老化改造存在问题2.1社区服务差异化缺失社区服务内容不丰富且缺乏针对性,差异化老年群体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社区服务多为物质性,却缺少精神慰藉,使得老年人幸福感和自身价值未能体现。2.2适老化建设表面化适老化改造本应基于充分调研不同层级老年人差异化需求之上,以人为出发点切实解决问题的设计。而今,社区适老化设施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不少社区只是简单地处理地面高差、增加无障碍设施及扶手,设计不能真正切合社区老年人群的需求,则造成增添的设施空置、逐渐老旧。2.3社区养老设施、机构配置不完善,管理缺乏在老旧社区中普遍缺乏养老设施和机构,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尚未明确要求建设老年大学、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等老年设施和社区机构。由于原有的场地限制和资金等因素,使得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设施不能配备齐全。同时,不少社区养老设施的后期维护无人监管,社区养老机构缺乏统一管理。3创新适老化社区建设目标3.1服务差异化社区适老化改造最重要的是建设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这就需要针对老旧社区的老年群体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档案,摸清家底。将不同自理程度老年社区居民分类,并分析每类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差异化服务。3.2富余化在社区空间环境建设与设施配置方面,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应与普通社区相区别,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中,退休老人每天都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是营造养老社区氛围的最重要因素。要建设有“温度”的养老社区,应将社区中心打造成为有情怀、有氛围的社区,形成老年人集聚交流中心,此外,在设施配置方面也要比一般社区配置度高。3.3无障碍化目前,老旧社区的高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建筑与社区空间环境相对陈旧,这里的无障碍化并不单纯指建设社区无障碍设施,而是从居民入户—社区中心—社区外部形成全方位的无障碍服务体系,方便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3.4亲情化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是孝道,一直以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多是家庭照顾得以解决的。亲情不可割舍,亲情也是每个老年人内心的慰藉。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达一半多的老年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相邻居住,这也正是我们所打造的有“温度”的社区重要目标之一。3.5智能化由于青山区的老旧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社区志愿者劳动力照料明显不足,养老社区需向智能化转变,降低社区劳动力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随时掌握其生活动态,给予社区关怀,实现智慧养老。3.6医疗全程化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高慢病率、高失能率和高死亡率现象,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愈加突出。针对许多社区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需要实现医疗全程化,更好的实现就地养老。4社区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通过对老旧社区的适老化建设目标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社区空间与结构、养老设施和住宅户型比例3个方面进行研究,遴选总结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社区适老化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未来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与建设提供指标性参考,便于改造后的实施评价认定。4.1评价因子选取表1针对中间层因子设计的专家咨询问卷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2中间层因子权重计算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3子因子权重计算资料来源:作者自绘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组织座谈、专家咨询及公众参与等研究方法,结合老旧社区A评价标度B975311/31/51/71/9社区空间与活动养老设施养老设施住宅户型比例住宅户型比例社区空间与活动的适老化建设各个相关因子,分层级进行梳理比较,共有65项指标入选。首先,由特尔菲法对其进行整理,制定调查问卷及邀请部分老旧社区居民和各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对65个因子打分,通过两轮评估打分后遴选得出初步的评价因子,共计11项。其次,针对各个中间层因子与子因子,设计判断矩阵调查问卷(表1)。邀请不同城市居民及各行业专家对判断矩阵内的中间层因子和子因子分别列表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进行1-9的标度评分,将评分汇总后加权平均。最后,确定所有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表2、表3)。4.2权重及一致性检验运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特征根法求取权重,为避免评价因子出现逻辑矛盾现象,则层次分析法中求取的权重值Wi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检验中间层评价因子重要程度的协调性和子评价因子重要程度的协调性。在社区适老化建设评价因子的权重一致性检验中,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社区空间与活动、养老设施和住宅户型比例三个因子的CR值为0.0516,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权重值可以用于后续评价体系中。4.3得出评价因子权重值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权重一致性检验,汇总出社区适老化指标各评价要素因子的权重值,可得出评价的指标中重要程度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出社区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图2)。图2社区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打分计算5适老化改造途径——以武汉青山区119社区为例5.1社区现状分析与评价社区适老化改造不仅是简单地对于居住建筑设计的改造,还包含了以社区老年居民为根本出发点的社区整体居家养老环境的系统设计。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新村119社区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社区,是目前武汉市城市更新规划的重点,其中的原住民多是武钢退休职工及其家属,调研中显示,社区老年人占62%以上且文化程度很低。而在社区弱势群体中,空巢老人与孤寡老人占一半以上,是适老化改造的重点扶助对象。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取的权重值,邀请各类专家针对119社区现状的每项子因子进行两轮打分并求取平均值(表4),发现社区空间活动场所因子评价中邻里交往系数比较高,而社区健材适老化指数较低,在社区微改造过程中应当更多地注重“设施为老”。而社区养老设施因子评价中,119社区现状表现为极度缺乏,电梯配建率几乎为零,无障碍设施建设尚未形成体系,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也相对较弱。在住宅户型比例因子评价中,119社区多代住宅户型比例较低,而不少老年住宅户型也是私自改造,并未经过严格的设计。表4119社区适老化现状评价表评价因子评价子因子子因子评分子因子权重系数子因子得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最终得分社区适老化评价社区空间与活动邻里交往系数0.00840.1571社区出行便捷度0.0666绿地率0.0435健材适老化指数0.0176公共空间可达率0.0209养老设施电梯配建率0.09710.5936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率0.2287老年专用车位使用率0.0517养老机构建设率0.2161住宅户型比例多代住宅户型比例0.18700.2493老年住宅户型比例0.0623总分1.000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同时调研也对119社区的公共空间与场所分类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内老年活动场所分布较少,场所特色一致,空间特性较为开放,但全龄化场地缺失,没有细致的活动场地区分,易造成社区活力衰减(表5)。同时活动场所没有较少考虑无障碍服务设施体系,棋牌室是自己搭建的帐篷,没有集中较好的室外活动环境,不仅影响社区整体美观,且造成老年人使用不便(图3、图4)。表5119社区现状活动场所分析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3119社区现状室外活动场所照片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图4119社区基地现状空间模型与设施分析资料来源:作者自绘5.2宏观层面——改造建议与策略5.2.1小同质,大混合,构建混合社区具体而言,是对社区内的住宅、公建等用地精细划分,部分用地同质,形成适老化社区特色。同时,通过混合社区年龄层、社区功能与住宅形式等改造方式,构建混合而有活力的社区。第一,混合社区年龄层,即提倡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的家属入住社区,便于社区居家养老,打造全龄化适老社区。第二,混合社区功能,即构建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机构,家属上班期间社区进行老年托管,安排丰富的老年活动项目和老年大学,晚间又可以满足“亲情化”的老年养老心理需求与慰藉,形成丰富的老龄化社区公共聚集活动空间,保证老年人在社区的活跃度。第三,混合社区内住宅形式,即针对现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数量激增的养老问题,强调“社区照顾”的方式进行社区居家养老。通过不同住宅形式与户型的混合,在住宅户型方面,注重老年人住宅户型比例与多代人住宅户型比例设计与建设,打造“亲情化”养老需求的户型,增强社区居住空间的包容性,应对多层次的养老需求。5.2.2社区空间适老化建设——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根据社区适老化评价标体系中社区现状评价结果,提出119社区适老化建设策略重点在三个方面——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在居住宜老方面,注重社区空间与活动建设,尤其是改善公共空间的适老化与便捷度。应当创造老年人心理安全感和场所精神,打造围合的半私密性空间,同时增强其场所的可达性与全程无障碍设计体系设计。对于社区内许多私自围合的庭院绿地,建议改造宅间交流空间,增设硬地场地,满足老人随机交流及户外眺望权需求。注重“亲情化”的全龄活动空间的打造,更加适宜照顾老年人的起居,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设施为老方面,在社区加强建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养老设施,要求设施共建,医养结合。首先是与教育设施共建,即老年人活动区域设置在幼儿园、小学附近,可以方便老人步行接送孩子的同时,建议开展儿童与老人共同的手工活动,设置老年人休憩平台,对老年人孤独感的解除有一定效用。老人平日可以与儿童共同开展活动。其次,提倡与医疗设施共建,由于老年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与不便,医疗是养老社区的必要保障。最后,提倡与健身娱乐设施共建,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大多集中在社区的健身娱乐场所,此类区域也是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在活动便老方面,考虑到老年人多为步行的出行方式,社区必须十分注重老年人出行便捷度和安全性,分别从道路交通和绿化两个角度进行适老化改造。道路交通主要有:设置醒目的标识等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夜间照明;建立适合老年人步行的全程无障碍环路,环路应串联老年人常去的活动地点,同时老年步行环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