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大同市晋柴中学张利芳内容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若能对他所带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抱有较高的期望,热忱对待,那么每个学生的潜力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使一个教师对他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期望、关爱和热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身对学生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耕耘从自己的心开始。关键词:期望关爱热忱爱心责任心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善于雕刻,有一天,他雕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少女,他把自己的全部热诚与期望投在这一少女塑像上,后来竟使塑像活了起来。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课堂上的皮革马利翁”实验,他们对一些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后随机抽出部分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老师说这些学生是“未来的花朵”。8个月后再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很显然,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期待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关心等。这些学生得到期望的信息,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积极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而这种回应又激起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会激活自己的对象,起到好的教育后果。一个教师若能对他所带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抱有较高的期望,热忱对待,那么,每个学生的潜力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我要说的关键是:一个教师给予学生的期望、关爱和热忱源于什么?如何使一个教师对他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期望、关爱和热忱?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和热忱源于或者说主要源于有威望的心理学家的暗示。教育发展到今天,如果再用暗示法激发教师的热情就显得幼稚而不现实了,而且教育希望的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他的期望、关爱和热忱。那么,这个源动力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教师的心——对学生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能真正把每个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一个需要帮助和爱护的孩子,愿意与她们交流、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体验她们成长的快乐与痛苦,为她们的得失或喜或忧;这些教师往往还能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结合它们各自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努力让他们成长为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即使是资质与品性都极差的学生也不会放弃,至少要让这些学生将来不成为社会的累赘。我们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里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的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向上的,有爱心的,这样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一个有爱心,又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产生对学生的期望、关爱和热忱。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又有责任心的教师。爱心、责任心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要靠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化水平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实,经常关注反思一些社会现象,我们就会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曾经经过某一广场,看见新铺不久的瓷砖上到处都是痰风干后留下的痕迹,那么的繁密,那么的均匀;我还经常在街上看见一些衣着“时尚”的小青年手夹香烟歪歪扭扭地走着,迎面走过,他们的话语中句句都有脏字,不堪入耳……。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国民素质有所提高,让社会风气变得美好一些。有句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当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后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降临到世间之初,都是纯洁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管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去引导他们向善、向美、力求上进,帮助他们摆脱环境带给他们的不良影响。每一个教师应该时刻记住一点:每个学生的父母都象你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重视和爱护、能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见过这样的现象:两个一样认真工作的教师,工作能力也相去不多,可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评价却有一定的距离,你不妨去调查一下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你一定会发现:一个出于爱心和责任心,另一个只出于责任心。同样的行为,不同的思想导向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任何职业,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是如此。一个教育者要想成功,先要经营好自己的思想认识,耕耘从自己的心开始。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