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释:1.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2.鲍参军: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拟行路难(其四)【南朝·宋】鲍照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并背诵本文。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方法指导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三)看作者,知人论世(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七)看尾句,卒章显志一、看标题——解题•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学生阅读《学法大视野》P10,了解作者和背景。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二、看作者——知人论世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背景简介: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和节奏;2、结合注释读懂大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就像倾倒水于平地,水会向四处分流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命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诗眼:“愁”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2、诗人是如何解“愁”的?结合诗句回答。•命—劝慰----叹----愁•酒---排遣---消----愁•歌---倾泻----断----愁•感---不敢----言----愁3、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命门阀制度4、诗人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平静淡然—自我安慰—借酒浇愁—倾泻悲愤—无可奈何(开始)(发展)(转折)(高潮)5、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本诗小结:鉴赏手法1、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运用了手法?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运用反问的句式第一个反问,从字面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应学会自我宽慰,实际隐含不平之气。此时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比较平稳。第二个反问,诗人思想感情大转折。诗人借酒浇愁,情感开始奔涌,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背诵此诗拓展比较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背景:《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鲍照——南朝刘宋社会动荡—怀才不遇—无奈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两者有何异同?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