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三分作文教学眼中有样,写作不慌;心中有型,写作就赢。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借鉴和模仿比较成熟的作文范型,是重要的写作方法,也是创新作文的基础。因此,写考场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模式,供考场写作时借鉴参照。“五段三分”是写作规范议论文的一种基本模式。中间三段:全文的论述主体。首先围绕中心论点确立几个分论点,一般是三个分论点。一般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来确定分论点,或从时间先后或依人的认识过程来确定分论点。“五段三分式”要点如下:首段:引论。针对生活现象、作文材料,引出论题或论点;或者针对论题,在介绍论题含义的基础上引出论点。这里,生活现象与作文材料概述要简练,突出要点。☆结尾部分,对论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确立了分论点,以分论点引领主论的每一段。每一段应包括四个论述环节:☆起始部分,摆出本段分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对分论点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展开部分,围绕中心句提供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分论点的表达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灵活地用因果句,条件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句式表达,也可以引用诗句、名言警句表达,还可以用一个小标题表达。关键要围绕中心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和一定的角度(如:古代、现代、未来,正面、反面,家庭、学校、社会,等等)来确立分论点或论述的几个方面,一篇文章的分论点表达方式要一致。“五段三分”议论文写作中要特别重视三点:①论点包括分论点正确鲜明:具有针对性,表明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对论题的判断或推断。分论点指向中心论点。②论据典型:观点与材料一致,有说服力;材料要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相结合;叙述材料要概括。③议论突出:在论点表述、论据叙述和论据分析表达三个方面都要体现出议论的意味。结尾段:结论。或总结上文,突出中心论点;或提出希望,给人启发、鼓励;或发出号召,抒发感叹,感染读者。例文1请学会欣赏为什么家长一再的训斥也改不掉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老师不断的指责也纠正不了学生的错误?为什么同学之间总是出口伤人,苦痛半天?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日渐昌明的时代却苦闷得如同跋涉于繁华的沙漠?请学会欣赏!【文章开头连用三个疑问句提出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议论的针对性。最后用一句设问引出下一段论点。论点单独成段,既与题目呼应,又十分醒目。下文采用递进式方法,从原因的角度设计分论点。】挑剔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凡人都想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使别人同意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事实上,即使我们动用武力,也难以使别人同意我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那些总是落后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就必须面对自尊心受挫的巨大心理压力,在这一压力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服气,嘴上也难以承认。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们不断的试图证明别人错了,然而得到的除了反抗和失败,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与子女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源。【由中心论点引出分论点一,从反面谈不肯欣赏的危害。接着用因果分析法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懂得欣赏能迅速化解矛盾。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找到了别人的优点,并且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他的心理武装就一下子解除了。他也许会出乎意料很友善的和你谈问题,甚至承认他自己也会有做错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矛盾会迎刃而解,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近。如果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懂得欣赏,也许许多问题都会烟消云散。【分论点二相对于挑剔递进一步,转到正面论述,仍然运用因果分析法,既论述了学会欣赏的理由,与上段构成对照,又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地称赞她的优点,不断地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亲爱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分论点三是二的深入和再递进,既有力的论述了学会欣赏的又一个理由,又论述了如何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一段与上面两段相比,是更为规范的完全段:起始句提出分论点;展开部分运用比喻论证、引用论证进行理论分析,再用事实加以强化;终结部分呼唤现实。材料与论述恰倒好处,说理清晰而有说服力。】当然,欣赏绝不是盲目的,它与恭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发自真心,毫无做作夸张之感,惟有真诚赞美之意。后者却出自牙缝,虚伪而又过分。【以“当然”引起,论述欣赏与恭维的区别,这样,就使论述显得辩正而严密。】在我们的社会日益文明开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能够真诚欣赏别人的心,以一种不再挑剔与抱怨的喜悦态度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亲子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夫妻之间才会互相爱恋,朋友之间才会互相支持。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学会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学会欣赏我们幸福的生活吧!【最后两段,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发出号召,富有感召力。】【评析】这是一篇说服力、感召力和辩证力都比较强的议论文。全文由现实问题引出论点,然后从分析原因的角度,确立了正反对照、逐层深入的三个分论点,并且紧扣分论点展开论述,针对性强,议论充分,展开有序。在此基础上,以“当然”引起,论述了“欣赏”的本质,辩证而严密。结论部分自然总结上文,表达愿望,照应开篇问题,突出全文中心,显现完整结构。确是一篇值得学习的典型议论文。阅读体会:规范运用与灵活变化例文2取舍之间有把尺孟子说过:“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所说的是,在取舍之间,要选取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我们经常会面临二者不可得兼而要作出取舍的选择。丹麦人捕鱼就用了一把尺子,这是选择性的舍与取,目的是为了长远的生活。而现在,我们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达到我们的目标,舍,才能更好地取。【引用名言+引述材料(分析),引出论点。】舍去眼前一点,会拥有多一点。你拥有一个苹果,自己把它吃了,也许可以解决饥饿,满足食欲,但终究不会持久。如果你把它与其他人一起分享,那么你可以多拥有几个知己,几份友谊,拥有那一生的知己,那长久的友谊。当别人有了苹果,就会与你分享,你就会拥有更多品尝苹果的机会。澳大利亚人准备在一处环境幽雅的地方建立一座城,但是建筑施工的时候,发现这里竟然有珍稀动物物种,立即放弃此地而到别处建城。澳大利亚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长久地拥有自然与人的和谐。【从生活物质价值的角度确立分论点作为起始层,以生活常识和筑城事例展开论述。】舍去眼前,会拥有广阔的胸襟。佛日:“取既为舍,舍亦是取,俗世取舍多,烦忧自烦忧。”意思是说人世间很多事都是要做出选择的,取舍之中自有烦恼。其实不然,有弃官归隐田园的陶潜,归去来兮。弃之污淖尘网,归于旧林故渊。珍惜的是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雅闲情。正谓之宁静以致远。又如把酒吟诗、寄情山水的李太白,他就是位取舍高人——他敢于舍弃“摧眉折腰事权贵”才能换来的富贵荣华,放弃了大唐锦绣芙蓉之宫廷;而珍惜一身轻松自在。山水之间觅欢笑,诗酒之中寄情志。就好像居里夫妇,为了伟大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无物,潜心钻研数十载,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谁能说居里夫妇的取舍有“烦忧”?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舍弃了常人难以舍弃的,甚至是竭力追求的东西,所以得到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成就。他们的舍,换来的是更广阔的胸襟。【从精神价值角度确立分论点,完整的四环节进行论述。】舍去昨天,会有美好的明天。溪流舍得山涧的清幽与寂静,不停地流淌,终于绽放出浪花朵朵,奏出铿锵激越的涛声,响彻云霄。兰花舍得花房的温暖与舒适,沐浴着阳光雨露,饱尝着风吹雨打,静静地在山野一角怒放,让淡雅的芬芳弥漫整个山林。骏马舍得槽边的嫩草与清泉,驰骋万里,纵横沙场,追随将士的足迹,记录英雄的传奇。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纷繁的世事变迁,面对名利富贵和荣辱得失,我们必须要舍得放弃。有时候,舍得放弃恰恰会成为你赢得美好未来的契机。【第一环节从展望未来意义的角度确立分论点,展开层引用生物现象作为论据论述,结尾归纳舍得放弃的意义,体现题意。】舍,就能取。有失必有得,我们都要昂首挺胸,眺望未来……【评析】这是一篇规范运用“五段三分”的议论文。作文由名言引入,巧引材料,在分析的基础上,自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达到我们的目标,舍,才能更好地取”。接着围绕中心论点,从“怎么样”的角度,分设三个分论点:舍去眼前一点,会拥有多一点;舍去眼前,会拥有广阔的胸襟;舍去昨天,会有美好的明天。然后以三个分论点领起三个论述段,引用阅读中积累的事实材料作论据,按议论文运用材料的要求,概述材料并进行分析议论。最后,简洁概括上文,突出论点,照应开头。虽然在选材与议论的深刻上还存在不足,但因为其运用“五段三论”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又较好体现了议论味,还是获得了高分。例文3追问苦难总是遭遇大风雨、烈日干旱、蝗虫灾害的农夫恳求上帝给他一年风调雨顺的时间,上帝如其所愿。第二年,农夫田里结出了许多麦穗,可是收获时,麦穗竟都是瘪瘪的。旱涝虫害,艰苦的逆境却生出颗粒饱满的麦粒;风调雨顺,优越的顺境却长出徒有其表的虚壳。这是农夫的失算,也是上帝的智慧。正如上帝所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于是,我们不由得把目光一次次转向了生命中的苦难。【概述故事要点,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关注,示意题意。】追问苦难,究竟它是淘沙的大浪还是生命的磐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身世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生活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生命之苦。这些巨大的苦难使人们不堪忍受,艰难挣扎。那么苦难,到底是什么?【从苦难是什么方面设问,以追问起始,以名句展开,又以追问终结,体现题意。】追问苦难,究竟它催人奋进还是令人沉沦?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不在苦难中爆发,就在苦难中灭亡?身逢乱世,阮籍穷途而大哭;仕途失意,王维守情于山水。面对苦难,许多人都归于沉寂。那么,苦难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追问苦难,究竟是该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是该在苦难中坚守自己,仰起高贵的头颅,永不言弃,还是寄情山水,开辟自已的桃花源?苏武出使匈奴,志节不改,换来的只是朝廷薄赏;林和靖梅妻鹤子,寄情山水,则令人艳羡,乐得逍遥。面对这种境况,我们要问:面对苦难,我们应主该怎么办?【从苦难的意义、面对苦难怎么办方面设问,把追问引向深入,形成论述主体第一部分的“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有一些自己幼稚的回答。苦难是什么?是人生的火种。它点燃了人性的光辉,它铸造了坚忍的性格,它烧尽了灵魂中的污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始有《国语》。但凡大有成就的人,大都历经磨难,在磨难中挺直了脊粱,在磨难中悟彻了生命。【用一过渡句将论述由追问推进到回答,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苦难有什么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如果没有了苦难,麦子就没有灵魂;如果没有了苦难,人也没有灵魂,变得浑浑垂噩。的确,苦难也会使人消沉,但只要奋发图强,一定会迎接苦难,领悟苦难,走出苦难。正如司马迁,历经磨难,写出了《史记》;曹雪芹,勘破人情,著出了《红楼梦》。苦难,成为了他们人生的分水岭,成功的催化剂。【针对第二个追问,以“设问+概述事例(正反)+结论”的思路进行论述。】面对苦难,我们怎么办?苦难的人生,造就多彩的生命。我们应当有直面苦难的勇气,逃避是懦夫的行为。世上可以有许多陶渊明,林和靖,但是只有一个司马迁,一个曹雪芹。面对苦难,它使我们更成熟。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