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文字稿第十五集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45页倒数第二行。今天我们要讲这一篇第二句话:【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两句跟篇首的头两句,总共四句,是《太上感应篇》的总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们来看这后两句的注解:【善恶。就人心言。报。就天理言。形正影正。形斜影斜。总是一毫不爽之意。】『善恶』,这是讲到了人心。那么怎么来判断人心的「善恶」呢?最初的判断,粗浅的判断,「善」是为别人,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这就是「善」。「恶」呢?就是为自己,自私自利。这个是从心上来看,不论事,事可能会利益别人,但是他的发心是自利,那也叫「恶」。只是什么呢?恶中有善而已。那么反之,如果我这心是为别人,而做的事情好像也是自利,但是他发心没有为自己,这就是「善」。所以善恶的分判要从人的起心动念来看,从事上来看往往看不清楚,会迷惑。『报』在天理。『就天理』而『言』。「报」是报应。「天理」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宇宙的客观规律,那个规律就是因果,「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一丝毫都不会差错。那么这里讲「如影随形」,我们都知道,影子是身体在这个光线下投在地上的阴影,所以『形正』则『影正』。「形」是身体,那个影子跟着身体走,身体正影子就正,身体斜了影子就斜了。那么身体是比喻什么呢?自己起心动念,行善行恶。影子就是讲的报应。报应跟着你的这个善恶的念头,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总是一毫不爽』。这个「爽」是讲差失,差错,一丝一毫差错都没有,讲的是这个意思。下面说:【善因乐果。恶因苦果。圣人言之甚详。无奈愚人不信。遂尔背善向恶。盖见今人。善或坎坷。恶或寿考。现世所受。种种不一。遂谓有不报之善恶。因果似不足信焉。】善因得到乐的果报,恶的因就会得到苦的果报,圣人讲这番道理很详细。不仅佛家,『圣人』,就是佛菩萨讲因果,儒家、道家的圣人,乃至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不讲因果报应的。讲的很详细,可是无奈这些愚痴的人不相信,认为那是圣人哄我们的,让我们断恶修善,所以编一些所谓因果的谎话来欺骗我们,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断恶修善而已。你看他是这样认为的,不相信。那不相信因果,行为造作就没有规范了,往往就会为所欲为。『遂尔背善向恶』。「遂尔」就是于是乎,于是乎违背了善法,趋向恶法,不断的造恶。这就是因为不信因果,真正相信因果,知道恶必有恶果,他就不敢造恶。知道善必有善果、乐果,他就很欢喜,心心向往,好善好德。这些人为什么不相信因果呢?这里讲,『盖见今人』。大概是因为见到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善人呢,或许有很多坎坷,很多挫折。你想要行善,障碍特别大,越是大善障碍是越大,甚至那善人到最后都走投无路,或者是几乎生命都有危险。看孔老夫子就是这样啊,他怀着善意,希望能够帮助诸侯治国,令天下和平,令天下大同,可是一生都是坎坷,甚至有「陈蔡绝粮」,几乎要饿死。「微服过宋」,在宋国的时候,遭到司马桓魋的谋害追杀,只好乔装打扮,赶紧逃离。看到这个状况,如果对圣贤道理不甚明了,难免就起疑惑。又见到『恶或寿考』,造恶的人他竟然长寿。这个「考」叫考终命,五福之一,《书经》里讲的五福,有富、贵、康宁、好德、考终命,就是寿终,能够长寿,好死。那个行恶的人居然能得到长寿,也能得好死,这就大惑不解了,为什么恶没有恶报?这些都是看的太短浅了,眼光只看这一世,没有从三世的角度来看,所以难免对因果就会疑惑。信之不真,行之就不利,断恶修善他就会有犹豫,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学透、悟明,才肯真正断恶修善,义无反顾。『现世所受。种种不一』。看到现世所遭受的果报种种不同,很难说是一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于是就说了『有不报之善恶』。善恶不是说都有报,还是有没有报应的那个善恶,有的善就是没有善报,有的恶就是没有恶报,所以因果好象不足以为信啊。这些观点确实很多人有,我们看底下圣贤是怎么回应的:【抑知世无数百年之人。天有未即结之案。纯善纯恶之人既少。可善可恶之机最圆。念有转移。报宜斟酌。或在本身。或在子孙。或在现世。或在后身。大小迟速。变化迁移。丝毫不错。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论目前。当观究竟。岂有不如影随形者哉。】这番议论真是精彩,破掉我们的疑惑。这里讲『抑知』,「抑」是个转折词,就但是,不过。「知」,就是我们应当知道。世间没有『数百年之人』,人活不了几百岁,顶多一百岁就了不得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怎么可能有数百年这么长的寿命呢?所以你看不到那么快速成熟的果报,就是因为人寿命太短了。不是没有,后生有报。『天有未即结之案』。上天就是这些天地鬼神他要断案子,还有些案子没结。「即结」就是马上结的案子,那「未即结」就是还没有马上结的案子,悬在那里,叫悬案,等到以后要分判的。「纯善纯恶」的人既然很少,确实很少,一般的人都是善恶夹杂,就看你一天下来,你有善念也会有恶念。『可善可恶之机最圆』。人这个善恶之性还没有定,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它来回会摆动,可以善也可以恶,这样的根基其实是最容易圆满成熟。只要他学了圣贤教诲,他就能听到善,然后善越来越纯,就变成纯善之人。那如果他接受的是恶法,不信因果,追求利欲的这种享受,最后心地越来越自私,行为越来越恶劣,最后就变成纯恶之人。看他的缘,总在遇缘不同。这个缘是外面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看你是跟什么样的老师学,是善知识呢,还是恶知识。善知识教你善法,让你心地越来越善良,将来你会得到很好的果报;恶知识呢教你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后到达穷凶极欲无恶不作,地狱果报最后就能成熟。那么外缘固然对自己影响很大,而自己的内因为主,内因就是自己的念头,你能不能够控制念头。『念有转移。报宜斟酌』。在善恶这个两种缘面前,你是去就哪一种缘,那就是在你当下这个念头。如果你能够良心发现,克服自己的欲望,所谓天理战胜了人欲,这念就移到了善了,那你就向善人这个境界上去迈步了,而且你这个果报就会越来越殊胜。如果这时候你纵欲,昧了良心,良心不是没有,你把它蒙蔽起来了,昧着良心,那念头就移向恶,念念相续下去,最后就恶贯满盈了,变成了极恶劣的恶报。所以「报宜斟酌」,「宜」是应该,好好斟酌斟酌,就在你现在这个念头,偏向哪边。有时候我们的人生在转折点上,就是那一念,看你移向哪。而上天往往会怜悯众生,佛菩萨更是慈悲不舍众生,当你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善知识、佛菩萨肯定会出现在你身边,会劝导你,会鼓励你断恶行善,摆脱恶的念头,转移到善法。但是听不听就由你自己,机会你肯定有,不可能没有,只是看你那个时候,会不会昧着良心,拒绝善知识的劝导,机会错过了就追悔莫及了。那么这时候斟酌就是自己要斟酌,如果你能够信善知识的话,你能够听话真干,就恭喜你呀,将来你的果报就非常的殊胜,你能够成圣成贤,往生成佛,所以全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下面说『或在本身。或在子孙』。这是讲报应。有的报在自己本身,寿命还没到,报应就现前。尤其是大恶之人,他的福报很快就消了,没了,恶报就现前了,现世报。或者是报在子孙的,现世看不出来,因为他前生福报很大,他造再大的恶,前生福报还没享完,还没消完,但是呢将来必定是堕恶道。而子孙的恶报往往就是他堕恶道的一个反映,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余庆余殃啊,就是子孙要受。『或在现世。或在后身』。这是讲他自己,从三世因果来看,决定一丝毫不差。『大小迟速』。报应的大小,根据你所行的善恶的大小而定,绝不会多一点不会少一点。「迟速」是讲报应来的早还是还得迟,有的报应很快,有的报应很慢,总在遇缘不同。『变化迁移』。报应它也有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善恶也在不断变化,可能一个人在造恶的过程中忽然起了一个善心,良心发现了,就停止了造恶,将来的报应,他是会得到恶报。但是恶报的时候呢,绝处逢生,忽然善报会现前。那善恶之报也能转移,善变成恶,恶变成善。所以果报乐变成苦,苦变成乐,它都会转,丝毫都不会有差错。所以明眼人能够看得清楚,所以谚语有说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决定有报应,只是看来早来迟而已。所以人不能只看目前,眼光太短浅不行,只看到眼前的这个善恶好像没有果报,你就否定因果,那就大错特错了。『当观究竟』。应该去看,到最后。这个「究竟」不仅是这一生,你要从生生世世来看,从他这家里头的世世代代子孙来看。『岂有不如影随形者哉』。你眼光看得长远就究竟、就彻底,你就真正知道了善恶之报真的是如影随形。你像释迦牟尼佛都给我们示现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成佛了都要受果报,这世尊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他带着僧团没有粮食吃,没人供养他,结果有一个马夫拿着喂马的这些饲料,跟释迦牟尼佛说,没有粮食了。刚好那年也是灾年,欠收,我们只有这些马麦,马的饲料,你要不嫌弃你就吃这个。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们只好吃这个马麦,吃了三个月。弟子们就问了为什么我们要有这样一个遭遇?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劫前,他跟这些弟子们曾经就是外道,也是修行人,不过修外道,见到僧团到王宫里面应供,拿了这个饭食特别的香美,于是就起了嫉妒心,骂这些出家人,说你们只配吃马麦。恶口的报应一直都没有报,最后到成佛了之后才报。成佛之后还要自己受三个月马麦之报,所以你要看得究竟啊。无量劫的角度来看,善恶之报真的是如影随形。所以佛家有一首偈子说,就讲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无量劫,造的业他都不会消失,真的如影随形。那个善恶的种子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它不会磨灭,要报掉了才行。什么时候报呢?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报。因缘还没有会遇,就是还没有成熟,这个种子就存着,决定不会消失。下面说:【按佛经有通论三世之说云。众生造业。其报有三。一者现报。今生即受是也。二者生报。第二生受者是也。三者后报。第三生。及十百千万生受者是也。】这佛讲的圆满。佛经讲三世,三世因果就是前世、今世、后世,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因果就讲众生造的业,他的报应有前生报、有今生报、有后生报,这里讲有三种。一是『现报』,就是今生你造的,马上就受报。比如说,你杀了人被逮住了,被判于死刑,现报,这个我们看得很多。一生仗势欺人,到最后呢,晚年的时候,孤苦凄凉,过去欺人,这一生最后被人欺,这都是现报。还有呢,不孝父母,儿孙对他也不孝,这最明显,那么这是现报。还有第二种是『生报』。就是第二生受报。这一生果报没现前,第二生受,这也很多。比如说,贪欲重的人来生就变成饿鬼,嗔恚心强的人,傲慢、嫉妒,怨恨心很强,来生下地狱。愚痴不信因果,来生变畜牲,三恶道啊,是贪嗔痴感召的,这是第二生要受报。还有第三个是『后报』,第三生或者是三生以后,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无量生之后再报,都叫「后报」。就像释迦牟尼佛,刚才讲的马麦之报,这是无量生之后报的。过去他是无量劫前干的那个坏事,骂人恶口,成佛以后还得报,佛也逃不了因果。所以佛只是不昧因果,对因果非常清楚,没有丝毫的疑惑、迷惑,只要不昧因果,但是绝不会不落因果,一定会落因果,成佛都免不了。【故世之造善得祸者。前生之恶熟也。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福中有祸。祸中有福。非纯善纯恶也。始福终祸。善心退也。始祸终福。恶心悔也。苦乐不移。显直报也。灾祥互出。隐巧报也。更有隐德隐过。非人耳目前之善恶也。亦非人耳目前之报也。】这个论述很深刻。这个『故』,就是所以,前面说的三世报,但是总有报。所以世间造善而得祸的人,我们看到。你比如说颜回,孔老夫子最欣赏的学生,可是他呢三十多岁就过世了,而且一生都贫穷,所谓箪食瓢饮、居陋巷,人家看他这是祸呀,贫穷短命啊。但是他这是大善人,大贤人呀,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不从三世因果讲,真讲不通啊,哪有天理呀,这样的大善人,大贤人最后得这个报应啊。但从三世因果你就知道啊,他是什么呢?『前生之恶熟也』。他前生肯定做过恶,连释迦牟尼佛前生都做过恶,更何况颜回呢?刚好这一生的缘成熟,前生的恶报先显现。但是在这个恶报当中,难得的是他能够断恶行善,所以前生的恶报报掉了,后生他的善报就很殊胜了。颜回死了以后生天了,这个人看不到啊,但你就不能说善人就得不到好报,不能这么说呀,你看的太浅而已。下面『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造恶的人他也得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