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业务训练2009年10月主讲人:李长春训练工作概述灭火救援业务训练,是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进行本职、本专业必备知识和技、战术的训练活动。目的是使官兵掌握消防业务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灭火救援的组织指挥方法和技、战术手段,培养顽强的战斗意志,优良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全面提高官兵的业务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心理训练消防人员心理训练:指有意识的外部和内部活动,对消防指挥员、战斗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进行影响和调节的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活动过程,提高消防指挥员、战斗员在火场上的心理适应能力,充分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增强战斗活动的速度、质量和效率,为顺利完成灭火救援时的救人、灭火、疏散、保护物资以及各种复杂、困难、危险的战斗任务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第一节心理训练概述一、消防人员战斗活动的特点1、紧迫的时间性2、有限的空间性3、极度的紧张性4、活动中的困难性5、疲劳的连续性6、面临的危险性灭火抢险救援现场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火势和灾情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扩大,困难和危险性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出现。消防人员要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处置险情变被动为主动,就要在接警、出动、侦察和战斗行动上争分夺秒,赢得时间。(抗震救灾黄金72小时)1、紧迫的时间性火灾或险情的发生有一定的空间性。火灾或险情发生的空间,就是消防人员战斗活动的空间。消防人员的战斗行动往往被限制在有限或危险的空间,如隧道、坑道、管道井、地沟、闷顶、高空、易爆场所、危险品存放处等。消防人员在活动受限制的空间内,为有效地完成灭火救援战斗任务,就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动作方式,做一些不习惯的动作,必然要影响动作的速度、质量和完成动作的效率。2、有限的空间性消防人员经常要在高温、浓烟、能见度低的环境中灭火或抢险救援,生命和健康将受到爆炸、倒塌、中毒等异常的威胁。灭火抢险救援过程,水枪阵地的延伸或转移,保证火场中的救人和疏散物资,所有这些都促使消防人员在行动和心理上极度紧张。3、极度的紧张性灭火救援中,消防人员有时要用梯子或室外铁梯、落水管、避雷线等攀登到适当部位;有时还要钻进室内狭窄的闷顶、高温和充满浓烟的房间内搬运沉重的物资,枪救人员等;冬天里的建筑火灾还要站在结成落冰的坡面瓦顶上,稍有不慎就有滑下的可能;有时要趴在泥水中射水(如井喷火灾时)。这些都造成了消防人员活动的困难性。4、活动中的困难性消防人员在火场或救灾现场,往往需要在恶劣危险的环境中经历长时间的战斗,身体活动的单一性和心理活动的紧张性,造成体力快速消耗,过早的出现疲劳。有时还要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加剧身体的疲劳度。此外,经常出现第一次战斗刚结束,尚未来得及休息,就要迎接新的战斗,造成疲劳的连续性。(5.12抗震救灾是明显的例子)5、疲劳的连续性火场或灾害现场往往伴随着爆炸、倒塌、中毒、腐蚀、烧伤、烫伤、坠落和倒塌物砸伤等危险因素。这些危险情况的出现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消防人员在战斗行动中有时很难准确的预料,有时即使预料到,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也要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主动去承担这种危险。6、面临的危险性二、消防人员在战斗活动时的心理特点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战斗活动时,由想象和火场及灾害现场环境的多种剌激,会引起心理的不平衡。而缺乏心理训练的消防人员则会加剧这种不平衡。消防人员的不稳定性心理必然会影响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消防人员战斗活动时的心理特点可以分为战斗开始前的心理特点、战斗期间的心理特点和战斗结束后的心理特点。(一)战斗开始前的心理特点1、灭火开始前可分为两个阶段:①战斗出动阶段:是指从接到报警至到达现场阶段。②日常的战斗准备阶段:是指从战斗结束至再次接到报警之前的阶段。●紧张状态:消防人员在学习、训练、劳动、就餐、休息等时间突然听到出动警铃声,神经活动就会立即紧张。适度的紧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能有效地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而过于紧张,则会妨碍战斗人员的活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恐惧状态:恐惧状态是在心理紧张的基础上,由于灾害现场情况的表象或想象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个人生命的威胁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恐惧状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妨碍消防人员的正常活动。●乐观状态:这种心理的产生,一般基于两种原因:一是对灾害现场比较了解,感到战斗行动难度不大,呈现出乐观状态。二是对灾害现场估计过低,把复杂想象为简单,把困难想象为容易,是一种盲目乐观危险的临战心理。●淡漠状态:其心理机制是由于出现保护性能和兴奋过程减弱而使心理紧张程度降低,表现为人体机能变化不显著,缺乏意志活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回味过程:上次灭火结束后,通过战评总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战斗,都能在消防人员的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有的是成功的喜悦,有的是失败的内疚,往往能不自觉的进行回昧。这种回昧是消防人员正常的心理活动,但不能久久陷于这种回昧,尽可能缩短这种回味。◆消退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次战斗在头脑中形成的痕迹将逐渐消退,直至遗忘。这样就会导致上次战斗的成功经验难以继承,失败的教训不能吸取,容易重复上次战斗中出现的问题。◆松驰过程: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有些消防员从生理到心理彻底放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是一种较危险的心理状态。(二)战斗期间的心理特点灭火和抢险救援的刺激是形成消防人员战斗期间心理特点的主要因素。每个消防人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同样的一种情景刺激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1)灾害现场环境的影响(2)身体超负荷活动的影响。(3)注意力高度集中。(4)战斗状态的影响。(5)初次遇到灾害现场。高温。火场高温能强烈地刺激消防人员的神经活动过程,强化兴奋过程,而削弱抑制过程,易造成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失调,这时思维集中于应付和摆脱高温的危害,而难以顾及其它,直接影响观察、想象、思维判断力等。同时,高温破坏消防人员的生理机能,造成头昏脑胀、虚脱、疲乏无力等,出现痉挛、幻觉,以致失去知觉,停止正常的心理活动。浓烟。浓烟里的毒性气体能强烈地刺激消防人员的感觉器官,造成眼睛流泪或睁不开眼、咳嗽、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甚至失去活动能力等。噪声。灭火救援现场上的巨大噪声,容易造成消防人员注意力分散,感觉和知觉能力下降,心慌意乱而无法进行思维和判断。有时会使消防员产生恐惧心理,造成行为上的惊慌失措,甚至退缩不前。噪声会使战斗员听不清指挥员的命令,指挥员听不清战斗员的汇报,影响战斗行动。战斗活动空间狭小。消防人员为了及时有救地扑灭火灾或抢救人命,常常要钻进活动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如隧道、闷顶等);或者在破拆时受到空间的限制,使破拆工具无法用力等。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消防人员的活动受到影响,容易产生厌烦、急躁等消极情绪。外界干扰。灭火救援现场的外界干扰主要来自受灾单位或受灾个人、帮助救灾人员等。首先,外界人员的集中、慌乱、恐惧情绪等,对消防人员有一定的传感作用(心理学上叫做暗示),使消防人员也会不自觉的产生这些情绪。其次,外界人员不明的过激性或侮辱性语言,不适当的指责以及东拉西拽消防人员和灭火器材等,能使消防人员产生不耐烦、暴躁、愤怒的激情状态。再次,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较差的消防人员易缺乏分析地接受外界人员的意见或暗示,导致不正确的指挥和行动,影响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成效。危险情况。消防人员在火场中若感受到具有爆炸、倒塌、中毒等危险情况时,或主观想象到某种危险时,就会本能地使神经活动紧张,表现出恐惧的神态。尤其是看到人员伤亡时,神经活动就极度紧张,恐惧则会进一步加剧,甚至畏缩不前,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灭火救援中意外情况突然来临时,缺乏心理训练的消防人员,除了意识活动受到抑制外,还可能出现知觉的范围缩小,对意外刺激产生原始性反应,表现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等。身体超负荷活动的影响。当人的身体活动超过生理极限时就显出疲劳。疲劳是人的下沉生理现象,是一种自我保护性抑制。在灭火救援中消防人员感到疲劳时,即表明神经活动己由兴奋状态向抑制状态转换(心理学上称诱导形象)。当战斗活动不允许这种保护性抑制实现时,就易产生厌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消防人员在顽强精神的支配下,通过意志努力振作起精神,但此时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都将下降,反应迟钝,不灵活,动作的速度、质量都下降。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消防人员在战斗行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但灭火救援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不仅要求消防人员具有注意力的稳定性,而且还要有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特别是只集中于一种注意,往往容易出现伤亡事故。战斗状态的影响。灭火救援战斗状态如何,能对消防人员的心理产生多种影响。战斗比较顺利时,容易产生麻痹心理。此时注意力降低,警惕性不够,对潜藏的复燃、复爆、倒塌等危险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提前预见。战斗受阻时,消防人员因未能顺利地实施战斗容易急躁。当几次进攻、多次努力都未能凑效时,消防人员又容易产生泄气情绪,在火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初次遇到灾害现场。新消防人员初次参加灭火救援与老消防人员初次遇到未经历过的灾害现场,两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接近,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胸中无数所致。(三)战斗结束后的心理特点战斗结束后是指从灭火救援结束到补充、整理器材装备、人员和战评总结完毕,进入日常的战斗准备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消防人员的心理特点主要取决于战斗表现和感受程度。成就感挫折感成就感。当集体或个人在战斗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时,消防人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表现为,一是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将一次成功看成永久性的胜利;二是是在欣赏成功的同时,冷静的思索不足。挫折感①消极破坏性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方式:一是多强调一些客观原因,达到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误而辩解,或者透过于他人等。二是一蹶不振,灰心丧气,这种心理不尽快消除,会妨碍既定任务的完成。②积极建设性的反应。受到挫折既不推卸责任,也不一蹶不振,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心竭力地为下次灭火战斗做好充分准备三、心理训练要求(一)掌握心理气质分类气质是指个人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的总和。传统心理学根据神经活动的强度、平稳性和灵活性,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向质、粘液质、抑郁制四种类型(见下表)。但多数人不是典型的四种类型的一种,而是介于几种类型之间的,叫做中间型。(1)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战斗类型。这种气质的人情绪极易激动,性子急,说话直来直去,反应较快、灵活。对待困难有坚忍不拔的劲头,但考虑问题不周全。受到挫折易失去信心。在战斗中往往比其他气质的人具有更大的冒险倾向件,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表现比较粗鲁。(2)多向质,又称活泼型,属于好动的类型。这种气质的人易于适应环境,善于交往,反应较快、灵活,比较机警,有一定的自制力,表现比较乐观,兴趣广泛,对任何事情都有积极性,但容易变。愿意干的事情干的较好。在战斗是往往表现出色,危险面前不慌乱,能随机而动。(3)粘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这种气质的人反应较慢,行动缓慢、沉着。感情不易冲动,工作活动小易打破常规,循规蹈矩。态度持重,交往适度,不善于显露。干工作有一股韧劲,能坚持不懈。在战斗中动作缓慢,缺乏必要的紧张感,考虑问题沉思熟虑,在危险环境中工作也能有信心,执行战斗任务始终不渝。(4)抑郁质,又称抑制型,属于呆板而差涩的类型。这种气质的人在生理上不能忍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对弱的刺激都受不了。多愁善感,因小事情就能动感情。容易与人相处,对委托的工作非常认真,外表往往不易显露感情,但在内心感受相当探。行动上表现迟缓、扭捏、顺腆、怯懦、迟疑、有些孤僻。在战斗中有时胆小,殊危险程度估计过高,在紧张情况下往往发生失误、惊慌失措,缺乏自制力。(二)进行心理训练的检验每项心理训练结束后,要及时检验训练效果,便于调整或充实训练结构、内容和方法。建立心理训练档案是检验训练效果的基础工作。在档案中应记录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每个人的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可通过观察、询问、或测量(血压、心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