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意志品质及其培养一、意志的品质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学上就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目的的重要条件。(一)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反映了一个人在活动中坚定的立场和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也是意志行动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易受暗示性的人,行动缺乏主见,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左右,因而会随便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都是缺乏对事物自觉、正确的认识,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去遵循盲目的倾向。(二)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做出的决定。要想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不仅要大胆,更要心细。果断性是在全面地考虑行动的各个环节和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明辨是非,当机立断。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作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三)坚忍性意志的坚忍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意志的坚忍性在于既能坚持原则,抵制各种内外干扰,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达到预定目的。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顽固执拗的人对自己的行动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或者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见异思迁者则是行为缺乏坚定性,容易发生动摇,随意更改目标和行动方向,这山望着那山高,庸庸碌碌,终生无为。(四)自制力意志的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个人利益和愿望常会同他人或集体的愿望与利益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依据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公共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自制力就显得尤为可贵。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二、意志行动的心理结构包括两个部分: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预先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结果,规定意志行动的轨道,因此是完成意志行动的重要的、不可少的开端。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人的主观目的转化为客观结果,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为,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一)采取决定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动机的斗争、行动目的的确立和行动手段的选择等环节。1、动机斗争与目的的确立。人的意志行动,一般说来,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激发和推动而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行动的直接的内部原因,说明了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行动目标,为什么去追求这个目标。而目的,则是指人的行动所要达到的是什么。任何意志行动首先会遇到动机和目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有不同程度或程度相仿的有吸引力的目的,于是,动机就往往是推动人选择目的的依据。一个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主导方面的,也有非主导方面的。动机在选择目的中的作用,在于根据其理想和世界观的标准,对呈现在他面前的目的进行评价,从而作出选择,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向不同目的的动机,而又不能同时满足时,就会产生动机斗争。当碰到性质相仿、程度相仿的几种动机时,动机斗争就会相当激烈,选择目的就更困难。动机斗争从形式上看,有以下三种:(1)双趋冲突:人们追求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的,两种动机程度相仿,但又不可能两者兼得,就会引起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个威胁性的目的,但又不能两个都避免,必须选择一个,这时就会产生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对象产生了既吸引又排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动机时,会产生趋向与排斥的动机斗争。人们越接近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愿望也越强烈。同时,回避这一目标的愿望也相应增长,而且回避倾向随着目标的接近,其强烈程度的增长比接近的增长更快。动机斗争从内容、性质上来看,在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和非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凡是与社会道德准则相矛盾的动机斗争是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属于个人兴趣爱好范围内的动机斗争是非原则性的动机斗争。目的和动机是紧密相联的,二者常表现出一致性并相互转化。动机导向目的,目的的执行与达到,又可以成为新的动机,但动机和目的的联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动机相同,目的可以完全不同,有时目的相同,即有不同的动机。确定目的的主观上除了取决于动机的性质外,还取决于个人对目的的评价等,客观上受到社会舆论、社会要求、社会条件等的制约。2、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之后,需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有时只要目的一提出,行动的方式方法就可以确定。这通常发生在实现那些熟悉的行动的时候。在许多情况下,达到同一目的的可能的方式和方法不只一种,这时就需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之前要了解、比较各种方式和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及其优点和缺点。如果对情况了解不够或知识经验不足,就不能很快作出决定,这时也会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状态,时而想采取这种,时而想采取那种方式和方法。有时,某种方式和方法是符合自己愿望的,但是不应当采取的,而另一种方式和方法是必要的,但又违反了自己的愿望;有时,这种方式和方法是容易的,但是有缺点,而那种方式和方法是困难的,却是正当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也会遇到困难,引起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有某种卑劣动机的人,可能会干出“不择手段”的事情来,而有高尚动机的人,则决不会如此,行动方法的选择与策略的制定,实际上是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产物。总之,动机、目的、方法和计划都处于人脑中作出决定的阶段,都是在实践活动之前完成的。(二)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因为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行动的目的再美好,行动的手段再完善,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一切也就推动意义,再不能构成意志行动。执行决定,常常需要作出更大的意志努力,这是由于这一阶段将要碰到更多的困难及矛盾。如已经放弃的目的和计划重新在头脑里浮现,在行动尚未完成之时,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新的目的和手段,它们会在心理上同既定目的的发生竞争,从而干扰行动的过程;长期形成的习惯、心理定势及个性中原有的消极品质的干扰;行动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体可能又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成手段;社会、自然环境的艰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体力、脑力的高度紧张,知识经验的不足;因失败与挫折而增长的畏难情绪或因成功所带来的骄傲情绪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贯彻到底。对这些困难的态度更体现出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个性特征。坚定的信念和世界观是有效地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信念和世界观是人的行为的一般准则,当人具有清晰的行为准则并坚信其正确时,才能正确地同困难作斗争。人所提出的目的性质,对于困难的克服有着重要意义。目的越重大、越崇高,越能动员人的力量去克服遇到的困难,但目的的必须明确而恰当,如果不具有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则最终必然导致行动的半途而废。如果目的虽然可能达到,但过于遥远,对于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常常成为影响行动坚持到底的原因。同样,为了培养意志,过高和过低的目的都是不可取的,它们不利于培养和锻炼人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意志行动中困难的克服,也取决于对意志行动完成与否所带来的后果的意识。对于完成行动的美好后果的鲜明憧憬和向往,会激励人增加克服困难、追求美好前景的勇气;相反,对不能完成行为所招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想象,也会增添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力量,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会取得一系列的局部的成功,使人获得成就感,感到愉快,意气焕发,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心,这对于实现目的是一种正向反馈作用。执行决定是使行动按照预定方向和轨道坚持到底的过程。从动力方面看,这一过程要求不能半途中断,要求行动不偏离基本方向,反映在意志品质上就是意志的坚韧性。一方面善于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锲而不舍,有始妈终。意志坚韧的人,不论前进道路上如何困难重重,决不会放弃对目标的执著追求;不论行动过程中如何枝了横生,总是目不旁顾,坚持既定的方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只能刻板地根据一成不变的计划行事,一旦客观情况确实需要对行动途径甚至行动的目的作出修正,就应当随机应变地改变行为。意志不仅表现在贯彻预先的决定上,也表现在必要时当机立断地采取新的决定上。顽固、执拗、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等者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意志行为的两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行动前的准备阶段,对行动的目的和方法缺乏自觉的认识,行动使会成为盲目的;没有执行决定的阶段,行动前的计划和决定就会成为毫无实际意义的空想。因此,人的意志行动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过程。三、中、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2、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同学。(二)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是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其意志品质有如下特点:1、自觉性品质有所提高。中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自觉性、幼稚性仍处在错综矛盾的状态。但是他们已能把个人目的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使个人目的自觉地服从于社会利益。中学生的自觉性品质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初一、初二学生身心巨变,他们的自觉性品质比起小学生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处处表现出独立、能干、勇敢,而不依赖于家长、教师,也不像小学生那样易受暗示。但是他们毕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自觉性还不十分稳定,有时把鲁莽冒险、顽皮、顶撞、破坏纪律误认为勇敢。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并且能为自己制定短暂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并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2、果断性品质有所发展。初中生的果断性水平还比较低,而轻率往往是他们的主要特点。由于他们反应快,行动比之中学生有以下进步:知识更加丰富,社会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因而在处事的果断性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对新事物、新情况反应快,行动也快;懂得珍惜时间,反对因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不回避,而是以积极态度果断处理。3、自制性品质有所增强。中学生自制性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自制力比较差,因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急骤变化,引起身心发展上的各种不平衡,故情绪波动大,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难于控制。表现为好动,上课时手足不得安宁。所以,品德不良学生往往多出现在初中阶段。高中的学生情绪比较稳定,道德认识也逐渐成熟,比较能控制和调节个人的行为举止。4、坚韧性品质逐渐形成。坚韧性与学生的兴趣、动机及对任务意义的认识有关。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才能够保持较长久的注意力,当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