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中国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一宏观把握形成框架宏观掌握内容一:在地形图上把下列内容结合掌握,注意分界线和经纬度经过的主要地形1.经线:730E1000E、1200E、1350E2.纬线:23.50N、300N、400N3.三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地形区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5.外流区和内流区分界线6.农区和牧区分界线在下图中描绘三大分界线并加以区分。宏观掌握内容二:1.在政区图上掌握三大经济区,2.在空白图或地形图上,掌握三大自然区3.区分二者划分标准的差异请按“优势-问题-方向”进行归纳东部的优势特点(1)工业发达(工业基地)(2)湿润的气候、低平的地势以及江河下游的肥沃的土壤,形成众多的商品粮地。(3)交通发达、城市众多中部最突出问题一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山西煤炭的外运需要;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三是东北森林的过渡砍伐问题;四是地上河极易泛滥成灾;五长江的洪涝问题;六是长城沿线的沙尘暴问题。西部发展方向1.能源和矿产基地2.特种农牧业生产基地1.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各自然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不能忽视的“中部崛起”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包括的省份有: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中部崛起不同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是,中部5省在中央明确提出“中部崛起”之前就规划了各自经济圈的蓝图,以各自省会为中心的城市群(郑州----中原城市群、武汉----武汉经济圈、长沙----长株潭城市群、南昌—昌九工业走廊、合肥----芜湖都市带)已初具规模。专家指出,中部要突破,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类似东部的地区中心。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圆心、半径500公里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一个非常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大京九铁路贯通之后,江西工业形成了沿京九线纵向布局和沿浙赣线横向布局交叉结合的十字型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昌九工业走廊沿大京九纵向布局的结果。1、范中淹在《岳阳楼》中描述该地区的“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天气,其成因是()A、暖锋B、准静止锋C、快行冷锋D、台风B2、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这主要取决于其()A、优越的地理位置B、富饶的鱼米之乡C、丰富的矿产资源D、辽阔的冲积平原A中部崛起训练题3.从现实来看,中部5省在崛起过程中将面临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同质化竞争,这里的同质化竞争是指()A.支柱产业相似B.竞争实力相当C.资源类型相同D.地理位置相近A4.武汉地处中国南北大动脉和“神经中枢”的交汇处,这里的南北大动脉和“神经中枢”分别指()A、京九铁路、长江B、京广铁路、长江C、京广铁路、淮河D、京沪铁路、黄河A5、从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武汉位于()A、水运的起点,便于货物的转动B、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C、河谷低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D、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内陆地区,光照充足,环境优美B6、依据中原城市群目前的优势条件,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应放在()A、资金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圆心、半径500公里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一个非常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7、依据中原城市群目前的优势条件,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应放在()A、资金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C8、许多重点工程都与中原城市群密切相关,下列重点工程中经过中原城市群的有()A、南水北调、青藏铁路B、南昆铁路、西气东输C、青藏铁路、西气东输D、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9、南昌、九江两座城市,设市遵循的一般规律是()A、沿铁路设城B、没高速公路设城C、沿河设城D、沿海设城C10、五大城市群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将周边地级市纳入自己的怀抱,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答: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便于对外联系和交往;增加客流、物流。1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试分析荆江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治理荆江的措施有哪些?答:原因: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措施:裁弯取直;加固河堤;建分洪区.12、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主要障碍有哪些?答:优势: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障碍:水旱灾害频繁;春季低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中国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二微观剖析以点带面(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内容对于“分析回答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这样的问题时,应当从哪些方面回答?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应当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回答。区域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交通、聚落、文化等人文地理环境要素。(2).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图,分析回答该省内部甲、乙、丙三个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甲区域乙区域丙区域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渭河平原(谷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冬季有冰期,含沙量相对较高;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千沟万壑;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偏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少,径流量小,冬季有冰期,含沙量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汉水谷地(汉中盆地),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冬季无冰期,含沙量较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呈酸性;[小结]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行政区轮廓、山河分布、提示性地理事物名称等信息,对该区域进行区域定位。对于本题而言,一方面要进行整体定位,另一方面是要进行内部区域划分。第二步:根据区域定位的结果,着重分析甲、乙、丙三个区域中地形、气候两大自然环境要素的类型和特征,并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则,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各个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第三步:按照上述分析结果,运用正确的地理语言和地理词汇,对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表述和阐释。(3)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结果的应用根据前面分析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现象空间分布有何影响?(2)甲区域中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分析回答其形成原因和主要解决措施。(3)简答乙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以第(1)题中的乙区域为例:乙区域(渭河平原)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因此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大,城市数量多,城市和交通线主要表现为沿渭河呈带状分布。以第(3)题为例: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靠近大城市和铁路线,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好。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两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图1图2(4)巩固练习图1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有较长的冰期,含沙量低;植被覆盖率高,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并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土壤以黑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土地辽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煤炭、森林等资源丰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内涝严重。图2为安徽省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水热配合较好;河湖密布,水源充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平原地区多水稻土分布,低山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土壤肥力较低。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是:气候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河湖众多,水源充足,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洪涝灾害频繁,土壤肥力较低。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1)我国的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类型开展原因代表性工程成效大江大河的治理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繁,危害严重。①中上游兴修水库;②中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减轻和缓解了洪涝灾害。跨流域调水工程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②北水南调工程(嫩江、松花江+辽河);③引黄工程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2)我国的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我国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化、台风灾害严重。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③沿海防护林体系;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海洋国土辽阔,海岸线绵长,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已列出国土整治总体规划,正在付诸行动。我国分区域国土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