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9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1940年12月20日,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1936年6月15日,与鲁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反对内战。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1.求学时期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1901年毕业,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2.留学日本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一年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回国任教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4.病逝上海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4年10月初,萧军、萧红给远在上海的鲁迅写信,请教写作的事情。鲁迅先生10月9日就回了信,并且表示愿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萧红审阅小说《生死场》。1936年4月到7月,是萧红与鲁迅先生频繁交往的一段时间。1936年7月,萧红去日本生活,10月,得知鲁迅逝世的消息,万分悲痛。在1936年10月19日以后,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多,仅日本友人纪念鲁迅先生的文字就达60万字。而萧红却一个字也写不下去——她不能接受鲁迅先生去世的现实。直到1939年10月,在重庆,萧红才写出二万余字的《回忆鲁迅先生》,以其真实亲切细腻的笔触,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回忆录——追忆往事的载体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事情真实可靠,“亲切感”是回忆录的重要特征。回忆录不是以某个特定人物为叙述的中心,而是以作者“我”的眼光为叙述的线索,但是“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主要的表现对象。主要的表现对象是围绕着“我”所发生的事件、“我”所看到所接触到的人物,集中反映“我”与周围人事的关系,体现“我”的评价和认识。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调羹.(gēng)(2)舀.水(yǎo)(3)解剖.(pōu)(4)遭殃.(yāng)(5)阖.眼(hé)(6)烟缕.(lǚ)(7)祈祷.(dǎo)(8)虔.诚(qián)(9)水门汀.(tīng)(10)砚.台(yàn)(11)荸.荠(bí)(12)唧.唧喳.喳(jīzhā)(13)门闩.(shuān)(14)唠.叨(láo)(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1)闷闷.熟mēn郁闷.mèn(2)混混.浊hún混.淆hùn(3)济不济.jì人才济.济jǐ(4)鲜新鲜.xiān鲜.为人知xiǎn2.一言辨异(5)办事草率.(shuài)就不会出效率.(lǜ)。(6)在辽阔的塞.(sài)外永远也不会出现像城里那样塞.(sāi)车的现象。二、写准字形(1)fàn贩卖biǎn贬斥(2)提xié携juān镌刻(3)jué倔强jué崛起(4)酒zhōng盅gǔ蛊惑(5)chuǎn喘息tuān湍急(6)作yī揖编jí辑jī缉拿三、用准词语1.检查检察填一填最高检党组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调查研究、工作总结、巡视检查、检务督察、民主生活会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辨一辨“检查”,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指审查检举核对犯罪事实;特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2.常常往往填一填常战强晚上常常睡不着觉,这种现象往往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辨一辨“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3.做客作客填一填他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讲杜甫作客夔州的经历和遭遇。辨一辨“做客”,指到某处当客人,有主人招待。“作客”,指寄居外地作旅客。4.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填一填①科源化工董事长曲江升对企业污染形成“癌症村”的说法不以为然。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他对记者表示:“我搞化工30多年了,要得癌症早就得上了、死掉了,我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②王宝泉对女儿落选不以为意,他认为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辨一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四、积累成语1.词义理解(1)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2)变幻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3)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雨声、落叶声等。2.辨析正误她在双亲离世及婚姻生活不如意的打击下,情绪变得变幻无常....,常发无名之火。辨析:“变幻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一般用于物。这里应改为“反复无常”。“反复无常”,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一般用于人的情绪或天气的变化。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0[结构概览][文本感知]本文描写的就是鲁迅先生回国任教、病逝上海这段时期的事情。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内容涉及鲁迅先生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阅读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重点解读]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一、阅读P27~29从“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到“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回答问题。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提示:(1)鲁迅先生笑的神态,鲁迅先生走路的特征;鲁迅先生对“我”穿着的议论,鲁迅先生对“我”头饰的否定及“我”对鲁迅先生关于“女人穿衣裳”问题的提问。(2)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有生活情趣。2.对“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鲁迅为什么没有回答?[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提示:鲁迅先生阅读兴趣广泛,什么书都看,没有任何功利性,所以不宜作答。3.“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全智者的催逼”一段运用了怎样的叙事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提示:(1)插叙;(2)这段插叙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认真、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二、P34从“鲁迅先生的休息”到“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回答问题。4.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出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对应考点:分析传主性格特征]提示:热情、和蔼、有耐心。5.结尾一段的描写有什么含意?[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以白描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6.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提示: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高大形象。三、阅读P39~47从“1936年3月里鲁迅先生病了”至文章结束,回答问题。7.描写阳光跳跃、麻雀飞去、小孩子唧喳,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提示:①是鲁迅病中求好的良好愿望的象征;②反衬鲁迅病后的寂寞;③用夏天的来到反映时光的流逝。8.“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意义和感情色彩?[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提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病魔的无情及鲁迅生命的顽强,表达了惋惜之情。9.文章最后为什么突出了具体的时间?[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①写出了鲁迅生命的最后时刻的状态;②表达了对鲁迅去世的悲痛心情。[难点探究]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提示: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描写与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因为许先生与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鲁迅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段,令人信服。2.作者在本文里展示了她眼中的和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不同形象。请加以分析。[对应考点:分析传主形象]提示: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子的鲁迅一个听母亲话的儿子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人之友的鲁迅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一家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一、写法简析1.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鲁迅先生生活的许多细节,随意写来,就像一些印象片段的回放,而这些印象组合起来,凸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如作者写鲁迅对女人穿衣的看法,分析得头头是道,一个细心、随和、平易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再如关于鲁迅踢鬼的故事,作者写鲁迅笑着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这一笑一说刻画出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形象。2.注重运用侧面描写作者除了正面写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外,还注重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写人。如写完鲁迅先生对鱼丸一事的看法后,写了许先生的话:“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用许先生的评价写鲁迅,恰当中肯。二、技法导练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