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Accounting)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三、会计的特点•(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会计核算中,也经常运用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但因实物计量缺乏综合反映的功能,而劳动计量虽然具有综合性,但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存在,价值规律依然发生作用,劳动耗费还无法广泛利用劳动计量进行度量。,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仅作为货币计量的辅助记录。这也是会计核算区别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特点。•(二)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所收集的经济信息必须真实可靠,这样通过信息处理后形成的财务信息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所采集的经济信息是有根有据的,要取得或填制凭证,要依据会计准则和定额、预算对凭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无误后,才能据以编制记帐记账凭证,登记帐簿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三)对经济活动要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所谓综合性表现在由于主要以货币计量,所以能够提供总括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的价值指标;所谓连续性表现在对各种经济活动能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所谓系统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料;所谓完整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来龙与去脉都必须进行全面记录、计量,不能有所遗漏。会计利用货币计量,既横向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内容,对每一项经济活动又能纵向地、自始至终地反映各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网络,这是区别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又一特征。•四、会计的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的预测职能•(四)会计的决策职能•(五)会计的控制职能•(六)会计的分析职能•五、会计的任务•(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二)严格实施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三)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中的作用•(四)预测、决策和提供方案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目的是通过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以提供合法的、真实的、完整的会计信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以下四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回答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作出做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二)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生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回答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有多长。•(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也称会计处理基础,是指会计上确认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其损益的标准。会计基础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由于它不管款项的是否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为准,所以也称为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人和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可靠性•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二、相关性•相关性,也称有用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四、可比性•可比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七、谨慎性•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八、及时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1)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业务确认为一项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2)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3)可计量性,即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例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的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二)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还应遵循以下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第五节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的方法与会计的职能紧密相联。会计的方法一般分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每个部分都由一系列专门方法组成。下面着重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四)登记账簿•登记账簿就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采用复式记账方法,把每项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登记到有关账户中去。•(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就是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核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查明实有数,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就是将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括地反映在具有一定格式的表格之中。•三、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会计核算的起点是采取货币形式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通过填制会计凭证,按照账户内容性质分类记录。•第六节会计法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体系是以会计法为主,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为辅所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我国经济法规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第一层次是会计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属于国家法律层次,是制定其他各层次会计法规的依据,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第二层次是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第三层次是会计部门规章,是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以及其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会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