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工商大学《基础会计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会计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编2007年6月2目录1、本课程教学大纲2、学生实验守则3、实验一:填制记账凭证指导书4、实验二:登记账簿指导书5、实验三:会计信息生成流程指导书6、实验报告格式3《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2050103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基础会计学2、英文名:AccountingPrinciples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会计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其他管理学、经济学本科专业2、学时与学分数:56学时(理论40学时,2.5学分;实验16学时,0.5学分),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基础会计学》是管理学学科门类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向学生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基础会计学》所必须要实现的目的。这门课程在充分考虑了“三基”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初步认识会计系统在社会经济、企业运行等大环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为实现这种价值,会计系统应当采取的变化与变革、会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第三个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具体变化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后续课程:《基础会计学》的后续必修课是《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等。5、大纲更新时间:2007年6月6、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基础会计学》采取闭卷考试。最终成绩以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计算确定。7、制订本教学大纲的依据:2006级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五、纲目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目的在于使初学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产生、发展以及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发展、完善的基本历程。懂得什么是会计,初步了解现代会计中有哪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会计基本职能和会计目标。初步认识会计对象,了解资金循4环和周转。初步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解会计职业。让初学者对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会计的定义(二)会计的职能及目标(三)会计的对象(四)会计核算的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会计实务进行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一节会计和会计信息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的。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发展、完善的基本历程。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是将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收集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整理出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并通过财务会计报告通报出来的一种程序。这一程序主要包括对经济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三个环节。三、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从取得的会计信息得到效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各级管理当局、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现在和潜在的债权人、供应商等;另一类是间接关心企业组织的使用者,包括顾客和公众、政府机关、财政金融通讯机构等。四、会计信息的内容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财务会计报告。人们将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会计的意义。第二节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现代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5(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第三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涵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对象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二、资金循环和周转第四节会计方法一、会计方法及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体系是由各种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预测决策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构成。本节重点论述会计核算方法,其他方法将在其他学科中介绍。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反映和日常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一)设置账户(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四)登记账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财务报表以上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6第五节会计职业一、企业会计(一)财务会计(二)管理会计(三)成本会计二、非营利组织会计三、注册会计师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发展的?2、有哪些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各使用者关注会计信息的意义何在?3、什么是会计的对象?试述制造业资金运动的基本内容。4、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5、如何认识会计目标?6、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学习者了解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会计等式。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为下面学习复式记账法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会计要素(二)会计等式[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会计实务进行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涵义会计要素指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即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会计要素。7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一)资产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二)负债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分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四)收入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有三种来源:一是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账款;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资产使用权。(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入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六)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第二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一)基本会计等式(二)扩展会计等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要素?各个会计要素的含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基本会计等式?3、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8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内容。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法的特点以及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组成内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初步认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掌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定义及区别、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会计实务进行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一节会计法与会计准则一、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首次颁布实施。1993年12月通过第一次修订。1999年10月通过第二次修订并颁布,规定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会计法的特点:(1)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2)突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3)关注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5)要求各单位强化会计监督;(6)强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二、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92年11月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从1997年7月1日开始执行。1997年起陆续制定颁布了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组成,自2007年1月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9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或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表。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成果,都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这个前提一般假设币值不变,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原则、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一、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10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三)会计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