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第三卷宋元文學□第五編宋代文學第一章宋初文學莫砺锋撰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而反对文体华艳。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此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但文浅意尽,气弱格俗。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1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2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情感含蓄深沉。3诗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有句无篇。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的诗风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惋。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因杨亿主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以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诗多为近体,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比较贫乏,缺乏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虽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上自立。西昆体衰歇的原因: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第二章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王兆鹏撰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1-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多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过滤了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2将对生命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使得“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3情感基调富贵闲雅,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4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显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风和俊美。欧阳修词的因循与求变:1创作观念:词为“薄伎,聊佐清欢”,“以其馀力游戏”。2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不时在词中流露出“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的感慨。3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a一些艳词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b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范仲淹的四年军旅生活,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人生感受,情柔语丽的词风有所改变。在《渔家傲》中,通过描写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1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传神地表现出歌妓的情态;尤善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2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3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a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日常交际功能,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b率先使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他的词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1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扩大慢词的篇幅体制,扩充了内容涵量,提高了表现力。2创用大量词调,各式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完备了词的形式体制,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2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4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5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2-又易于理解接受。三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与白描,拓展了词的表现方法。1将赋法移植于词。或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2自创出回环往复的多重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叙事、布景、言情。3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四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1题材取向朝着自我化发展,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2相当数量的羁旅行役词,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柳永词对后来词人的影响: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亦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从柳词脱胎。第三章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莫砺锋撰第一节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及其散文成就诗文革新北宋庆历前后,以欧阳修为首,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发起了一场变革诗文的运动。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对险怪艰涩的“太学体”痛加排抑。他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他们为北宋诗文的发展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1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主张文道并重,并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提高了文学的地位。3取法韩愈文的文从字顺;对杨亿等人骈体文的“雄文博学,笔力有余”颇为赞赏。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1理论上的建树,明确提出了诗文革新的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诗穷而后工。2运用主持礼部考试的行政手段,打击了当时险怪艰涩的文风,提拔了一大批后学之士。3团结和造就了一批作家,组建起壮大的诗文革新队伍。4实践上的典范,以优秀的创作实绩推动了诗文革新的发展。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一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另有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2叙事、议论、抒情高度融合,感情色彩很强。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3革新散文,使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a改造骈赋、律赋,去除排偶、限韵的规定,以单笔散体创造了文赋。b革新四六体,参用散体单行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注入新的活力。4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风格。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欧阳修诗的特色:-3-1多数作品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2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议论往往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将李白诗的清新流畅与其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风格流丽宛转。梅尧臣诗的特色:1多数诗歌反映时政和民生疾苦,尖锐揭露社会民生。2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写得饶有兴味,开拓了宋诗题材。3追求“平淡”: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4时有词句枯涩、缺乏韵味之失。苏舜钦诗的特色:1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多写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界的壮伟力量。2诗风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3有些作品略欠推敲、剪裁,不够含蓄、精练,畅尽而伤直露。第三节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散文:1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2多数散文直接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3短文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呈现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4缺点: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曾巩的散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风格平正周详。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第四节王安石的诗歌王荆公体首见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主要是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尤指其写景抒情的绝句,“雅丽精绝,脱尘流俗”,“选语用字,间不容发”,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体现了宋诗独特的艺术成就。1早期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亦有思亲怀友的名作,咏史诗写得最为出色,对历史人物、事件表达新颖的看法,并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2后期诗歌以写景抒情的绝句最有代表性,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王令诗以抨击时弊、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主要内容,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充满浪漫色彩,但语句粗豪生硬,意蕴发露无余,代表作有长篇五古《梦蝗》《暑旱苦热》。第四章蘇軾莫砺锋王兆鹏撰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1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2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3苏轼具有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和坚定沉著、乐观旷达的精神,在逆境中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4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第二节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文道观:文道并重1文章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不只是载道工具,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态。-4-2“道”泛指事物的规律,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3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的艺术成就:1艺术风格: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a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气势的雄放。b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畅达。2艺术气魄兼收并蓄,表现力极高,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广泛地从前代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想象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3议论文翻新出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往往夹叙夹议,兼带抒情,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更具美文的性质。《日喻》中,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说理透辟。如《石钟山记》。4以“辞达”为准则,作文行止有度,简洁凝练,在其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记承天寺夜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