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感觉功能(刘先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换能作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浅感觉:皮肤的触-压觉,温度觉,痛觉深感觉:肌肉、肌腱和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一、感觉传导通路1、皮肤触压振动觉感受器(一)躯体感受器机械门控钠通道机械刺激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动作电位触点触觉阈两点阈感觉末梢变形触压振动觉检测及机制2、温度觉感受器人体温度觉有四种:冷、凉、温、热温度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肌肉,内脏冷感受器:5-40℃,Aδ、C纤维,28℃时放电最高热感受器:29-45℃,C纤维,43℃时放电最高动态皮肤温度变化比静态更容易敏感伤害性机械感受器伤害性温度感受器伤害性多觉性感受器3、痛觉感受器肌棱4、深部感受器腱感受器(二)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躯干和四肢:背根神经节头面部:三叉神经节(三)脊髓与脑干的次级传入神经元脊髓:●背角——躯体痛、温、粗触觉脑干:●楔束核和薄束核——躯体精细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头面部痛、温、触觉●三叉神经主核——头面部本体感觉躯干、四肢的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精细触觉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觉、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觉、压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传导路脊髓交叉:当脊髓半横断时:痛、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对侧;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同侧。1三叉神经节2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3丘脑后内侧腹核1三叉神经节2三叉神经主核三叉丘系3丘脑后内侧腹核痛觉温觉触觉本体感觉如损伤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可出现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头面部感觉传导通路(四)丘脑★特异核群(感觉接替核)●后外侧腹核:●后内侧腹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换元站三叉丘系换元站视觉的换元站听觉的换元站1.丘脑的核团●丘脑前核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非特异核群: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髓板内核群、中线核群★联络核群:协调丘脑与大脑皮层的感觉联系接收下丘脑乳头体来的纤维,投射到扣带回●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枕参与皮层对肌肉运动的调节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接收腹后外侧核、小脑和苍白球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运动区接收内、外侧膝状体的纤维,投射到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中间联络区2.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⑴特异投射系统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沿特定途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投射系统。⑵非特异投射系统指从丘脑非特异核群发出的纤维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特定感觉区↑点对点投射↑3丘脑感觉接替核↑脑干↑2脊髓后角或脑干相关核团↑1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感受器维持与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侧支→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元)丘脑非特异核群↑弥散地投射↑皮层的广泛区域↑引起特定感觉非特异投射系统★上行激动系统: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的上传的系统。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如果该系统功能↓(应用催眠药、麻醉药)→皮层由兴奋状态→抑制状态(昏睡)白天各种刺激↑→上传↑→觉醒晚上各种刺激↓→上传↓→睡眠切断特异传导途径A或非特异传导途径B后猫的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点①多级N元②投射区广泛(非点对点关系)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①三级N元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一)躯体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位置:中央后回(3-1-2区)人类大脑皮层的分区52个区二、大脑皮层的感觉投射区躯体感觉投射在SI区的投射3a肌肉牵张感觉3慢适应感觉1快适应感觉2关节、骨膜、筋膜感觉投射特点:①交叉投射;(头面部双侧)③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灵敏程度呈正比。②定位精确,分布呈倒置性;(头面部正置)●第二感觉区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投射特点:①双侧投射;②分布呈正立功能:对感觉作粗糙的分析;与痛觉关系密切●皮层感觉功能柱(sensorycolumn)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和分区:结构特点:古皮层新皮层分子层颗粒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感觉柱:每一个感觉柱感受一种特定的感觉形式;同一感觉柱的神经元感受同一感受野的同类刺激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丘脑非特异感觉接替核邻近感觉柱其他皮质、丘脑和脊髓(二)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三)内脏感觉代表区投射范围较广,与体表感觉代表区有重叠;投射区小,不集中,感觉不精确(四)视觉代表区:⑴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17区)。⑵投射特点: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射到同侧枕叶。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下)缘;黄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前)部。(5)听觉: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不同频率有一定分野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1蜗神经蜗神经腹侧核和背侧核2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5颞横回合颞上回下丘4若一侧外侧丘系及其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受损,不产生明显的症状,但损伤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引起患侧听觉障碍。上橄榄复合体3(6)嗅觉:分布:边缘叶的前底部(梨状皮层的前底部,杏仁核的一部分)。特征:动物越进化,嗅觉代表区越小;投射不经过丘脑。(7)味觉:分布:大脑皮层颞叶的岛盖至脑岛的味觉代表区。路径: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三、痛觉(一)痛觉感受器及致痛物质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无适应性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卫反应。•机械型:高阈值的机械刺激,Aδ纤维•温度型:45℃或5℃,Aδ纤维•多觉型:C纤维致痛物质:K+、H+、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P物质痛觉产生的机制:伤害性刺激痛觉感受器膜受体兴奋通道开放Na+或Ca2+内流细胞膜去极化,产生感受器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AP受损组织释放致痛物质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深部痛快痛慢痛痛觉体腔壁痛牵涉痛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累及邻近的体腔壁所致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二)痛觉分类:(三)皮肤痛●快痛●慢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感觉清楚,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传导快痛的纤维:A纤维特点: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传导慢痛的纤维:C类纤维投射:大脑皮层的第一和第二感觉区投射:扣带回(四)痛觉传导路径:A纤维→脊髓背角――→丘脑后腹核―→大脑皮质SⅠ、SⅡ区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不交叉交叉快痛慢痛C纤维→脊髓背角→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髓板内核→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五)内脏痛概念:是指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剌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特点:①疼痛发起缓慢,持续时间长;②定位不准确、分辩能力差;③情绪反应明显;④对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炎症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皮肤(快、慢)痛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疼痛特点①产生和消失迅速②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快痛Aδ,慢痛C)感受器①产生缓慢、持续久②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③慢痛情绪反应明显③情绪反应明显④有牵涉痛敏感刺激钝性刺激(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游离N末梢(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皮肤痛与内脏痛的比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④无牵涉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肾脏阑尾体表疼痛心前区左上腹右肩胛腹股上腹部部位左臂尺侧肩胛间沟区或脐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六)牵涉痛(referredpain)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会聚学说产生的机制:●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患病内脏●易化学说: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七)病理性疼痛(pathologicpain)由组织、神经损伤或炎症等引起,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机制:外周敏感化:伤害性感受器兴奋中枢敏感化: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反复兴奋C纤维→NMDA受体激活→Ca2+内流→前膜末梢递质释放增多或后膜受体功能增强→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或感受野扩大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