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青春叛逆期的教育策略随着中考、高考的临近,家长、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孩子,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压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烦躁、焦虑、压抑、反抗等不良情绪随时都可能表现为激烈的行动,对孩子的备考造成极大的冲击。家长、学校、社会,只看到了这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一面,而忽略了这是孩子青春期阶段对成长环境、成长条件、所需要的教育、渴望理解和对交流对象苛刻的抉择,故而采取了遏制、围剿堵截的管理、教育方式,在成长空间和条件上给孩子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客观上助推了孩子叛逆行为的进一步增长。认识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如果把对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认识建立在成长的基础上,界定为孩子青春期阶段对成长环境、成长条件、所需要的教育、渴望理解和对交流对象苛刻的抉择上,我们的态度、思想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因为成长需要帮助,抉择需要指导;而叛逆是需要控制、打压和强制管理的。这样的转变,对孩子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一、不要武断地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决定的权利;要在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决定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不想上学了,他要开个4S店。这名高中男生,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是银行职员,家庭条件较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家长花了一万八千块钱,把他送进了重点高中。然而,没有上完两年,就厌学了,不想学习了。家长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属于一看就会,只要努力就能进步的孩子。他之所以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因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阶段,家长对他管束太严,致使孩子产生了“我就不给你学”的叛逆行为。经过和他本人及家长交流,我发现孩子厌学,不是家长管束太严,而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所致。用孩子的话说,家长每天说的都是“不能这个,不能那个,我都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了?”家长也很委屈,“我给你好吃好穿的,什么都不让你干,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这到底错在哪儿?”家长错在哪儿呢?我认为家长错在控制孩子成长上了,也就是说:家长在扼杀孩子生态式成长的需求,控制着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成长。面对这样的控制,处于成长力旺盛时期的青少年阶段,孩子能不叛逆吗?我给这位家长的方法是:以提建议的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能干什么,能把什么干得更好,要更好的干一件事情需要哪些条件等等,以此梳理孩子的发展愿望,争取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把孩子引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家长按照我的建议,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谈到开个4S店,需要投资最少300万,谈到修车的技术从那里来,谈到汽车的油路、电路等很多知识,谈到汽车的发展方向,谈到混合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谈到这些东西与电学、力学、化学、数学的联系,使孩子认识到了开个4S店绝不是科技忙所能办到的,最后把孩子引上了继续上学的道路,并且孩子学习更加努力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表现如果是厌学,是不喜欢学习。家长要冷静思考,查找原因,一定不要强制孩子,不要整天在孩子耳边絮絮叨叨,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孩子梳理思路,耐心地引导孩子,使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凭一时的冲动就能做成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与社会、与自身素质、与自己的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能力的最可靠、最主要的途径,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忽略了学习的价值,所有的美好憧憬就会像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要尽量避免强制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的做法,更不能武断地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决定的权利,而是要在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决定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二、选择交流方式,对交流效果至关重要;如何避开敏感的交流话题,如何避开尴尬的交流场面,是家长睿智的表现,也是家长尊重孩子的体现。有些事情,不妨换一种交流方式,效果也许会出人预料一位初三女生,母亲是加油站工人,父亲是初中校长。这名女生,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家长根本不知道她在房间里做什么,家长多次问她,她都回答“做作业,看书。”久而久之,家长的疑虑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妈妈实在忍耐不住了,就趁着女儿不在家的时候,进入女儿的房间彻底检查,结果发现女儿画了很多张同一个男生打球的画。妈妈非常生气,告诉爸爸要严加管教,并且与女儿约法三章:按时上学、放学,不许提前或拖后;不许关房间门;不许记日记。这约法三章出台以后,女儿立即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刚开始是不关门,也不学习,回家就躺在床上睡觉;到后来变得脾气暴躁,动辄就摔东西大声嚷嚷,好像一堆干柴,一点就着火的样子。面对这样的情况,父亲采用了写信的方式和女儿做了一次长谈。父亲给女儿的信长达二万多字,信中叙述了女儿从出生到上小学、上初中的成长历程,叙述了妈妈、爸爸对他的希望和倾注的精力,分析了她的每一个变化对家长心态的影响和家长对她的希望及担心,还就妈妈的约法三章做了诚恳的道歉,并且从爱的角度做了认真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位父亲从门缝把信塞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房门没有锁,他也没有进女儿的房间,他在信封上写道:女儿,爸爸尊重你的隐私权。女儿看了信后,有了质的转变,她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那样。”母女相拥而泣,父亲也在旁边擦着眼泪。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家长、老师把探究孩子的隐私作为第一手材料,对孩子进行管教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和有隐私的孩子面对面交流,孩子也会因为很讨厌家长审问式的语气,而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从而更强化孩子叛逆的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更应该采用正确的交流方法。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不是由交流的目的决定的,而是由交流的渠道决定的。我认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要坚持三个原则:(1)、尽量避免面对面交流敏感话题的原则。(2)、尽量避免追根究底的原则。(3)、尽量避免让孩子必须接受的原则。这是选择正确的交流方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的成功案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信渠道越开越多,短信、博客、QQ等,想一想我们利用好了哪一个交流渠道?最多的是短信吧,给孩子发短信的内容多是什么?放学早点回家。早点吃饭做作业等等,这是管理,不是交流。你能不能换一些内容,例如:“孩子,你真棒。考试进步了,爸爸很高兴。”“女儿,你真了不起,成绩又提高了,妈妈为你自豪!”“女儿,爸爸爱你,爸爸期待着你平安回家,为家庭带来欢乐。”等等,像这样鼓励、温馨的话语,你发过吗?三、果断、正确的决定,也是帮助孩子走出叛逆的最佳途径;当孩子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的时候,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瞄准孩子成长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为孩子创造顺利度过挫折期的条件和环境,是家长对孩子最有力的帮助一个初二学生,父亲是乡镇的副镇长,母亲是法庭庭长。他原本各学科成绩都很好,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是被学校划定在重点高中指标之内的。然而,在升入初三的上学期,数学成绩突然降了下来,原因是有一次他的数学作业错了一道题,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还是好学生呢,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这句话引来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让他成为了全班学生的焦点,极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此,他对数学老师产生了极其的反感。他在日记中写道:“好学生怎么了?好学生就不能做错题了?我就不给你学,就是做错题,你能怎么的?”这是一个典型教育失误造成青春期叛逆的案例,是属于缺失挫折教育的典型代表。虽然后来数学老师也和他谈了话,并表示说那样的话实在不是故意的,这个孩子还是没有彻底转变。孩子的父母和我是同学,他们跟我说了孩子的情况,在调换班、调换老师的种种努力失败后,显得很无奈,看得出很着急,因为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我告诉他们,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很多,也很难在一时半会转变过来,但是,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会一天一天流逝,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寻求个性化教育,寻找孩子需要的老师,寻找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家长按照我的建议,为孩子聘请了个性化辅导教师,主要辅导数学,结果,孩子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进步,数学成绩也逐步赶了上来,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1)、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灵非常脆弱,自尊心很强,外界的一点点刺激,都能对其心灵、自尊心造成极大的挫伤,把其推上叛逆的方向。(2)、孩子遭到伤害后产生的叛逆心理,是很难纠正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效果似乎不那么明显,家长和老师必须另辟蹊径。(3)、孩子的成长没有等待的时间,对于孩子未来起着决定作用的时期,是短暂的,不可逆转的,家长一定要当机立断,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避开叛逆源,寻求新的成长力增长点。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把精力浪费在追究数学老师的身上,浪费在和学校打官司上,孩子还能考上重点高中吗?如果那样的话,孩子不但不能考上重点高中,而且也会被拖入更深的叛逆之中,使孩子失去成长的最好时机,断送孩子的一生。所以,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家长是聪明的,决定是果断和正确的。这样的案例不少。我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孩子在初三上学期,由于逃避做值日被班主任在全班点名批评后,开始和班主任顶牛,凡是班主任的语文课,一概不学习,其他老师的课学习非常努力,他的目的是:我就是不学你的课,我就是要学好其它课。想利用这种办法让班主任难堪、丢人、拿不到奖金。家长看到孩子语文成绩每况愈下,其他成绩平稳上升,就对班主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找学校、找班主任理论,甚至上诉到教育局,结果把周围的关系搞得一塌糊涂,最后硬是把孩子转到其它学校去了。孩子到了新的学校,对于环境、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进度等,都需要适应,及至孩子完全适应了,一个学期也结束了,孩子不但语文成绩没上来,其他成绩也下降了,最后上了一所很普通的高中,也是家长花钱买的。四、别拿正确的话在不恰当的时候说;正确的话也不要重复多遍地说;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亲情为纽带的教育,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最容易不顾情面、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感受;也最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不领情、漠视、麻木等情绪,因为这种教育的特点就是即兴式的、随机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很难有思想准备一名初三男生,父母都是医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孩子也很聪明,属于平时不用努力,考试前下几天功夫,就能考得差不多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其它活动,例如上网、打球、和同学海阔天空神侃等,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好像是不求进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很担心,担心他考不上重点高中,就经常用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教育孩子,想以此激发孩子追求进步的热情。有一次,家庭聚餐,孩子的父亲又一次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如何吃苦,如何努力学习等等,孩子立即反驳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跟我的孩子说,你爸爸当年是多么苦,多么艰难,连一个笔记本电脑都没有,连自己想做什么的权利都没有。”听了孩子的话,我很震惊。过后,我问孩子:“你认为你爸爸说的不对吗?”他说:“不是,但是,他说了一万遍了,今天又说,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和他在一起吃饭真没意思。”看得出,他对父亲的教育非常反感,并且极不情愿和父亲在一起。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在有些家长看来,只要是对孩子好,只要是对孩子成长有利,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任何机会都是教育契机。这是家长共同的毛病,也是大多数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我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正确的话在不恰当的时候说,就是错误的教育;正确的话,重复多遍说,就是最让孩子讨厌的教育。有些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还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采用言左右而顾他的方式,家长朋友,别以为孩子听不出来你的真实用意,也不要以为孩子的内心没有反应,在你说话的同时,孩子的心灵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他在本能地抵抗来自你的炙烤。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孩子“撇嘴”、“翻白眼”、“无所事事”等表情,就会发现孩子急于离开你的种种迹象,不要搞得孩子和你在一起有如坐针毯的感觉。我建议,家长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教育孩子,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和孩子聊一聊孩子高兴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强化孩子高兴时候的高兴感受,深化孩子幸福时刻的幸福感觉。例如孩子喜欢足球,就和孩子一起聊聊孩子喜欢的足球明星;孩子喜欢听歌,就和孩子交流一下听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