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三单元藏气法时藏气法时,语出于《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有:“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藏气法时,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中的藏象学说,从象来概括藏,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论述了五脏六腑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自然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篇解]灵兰,“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为黄帝藏书之所。秘典,重要珍秘的经典书籍。本篇论述内容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必须把它视为值得秘藏于灵台兰室以保传下去的典籍,如文中所说“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故篇名为“灵兰秘典论”。[学习要求]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掌握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背诵原文[原文]301一级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注释]1、十二藏:即指十二脏腑而言。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3、贵贱:比喻十二脏腑功能不同,有主要、次要之分。4、神明:是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5、相傅: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大事的宰相、相国。6、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7、将军之官:肝属风木,性动而急,如将军之勇。8、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9、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10、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礼记·月令》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11、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盛,以器受物。12、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的功能。13、作强:指精力充沛,动作强劲,偏指体力。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14、伎巧:指人的智慧技巧能力,即智能。伎,同技。15、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渎,水道。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16、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17、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18、殁世不殆:即终身没有危险。殁,通没。殁世,终身之意。殆,危险。19、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分析]1.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2.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3.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消化的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2、十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十二脏腑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故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3、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第三单元藏气法时《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篇解]六节,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一节(六十日),六个甲子为一年,故曰“六六之节,以成一岁”。简称“六节”。藏,有广义、狭义之分。象,表现、形象、征象。本篇首先讨论了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等运气学说,其次讨论藏象学说内容,故以“六节藏象论”名篇。狭义,专指五脏。①指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②指形象,即内脏的解剖状态③指脏所通应的自然之象藏广义,泛指居于体内的诸多内脏,包括五脏六腑。象二者的关系是“以藏定象”,“从象测藏”[学习要点]掌握藏象的概念掌握五脏的性能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华的关系[原文]302一级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校注]1、生之本:即生命的根本。生,生命。2、神之变:即藏神之处。变,居处之义。与下文“魄之处”、“精之处”、“魂之居”等例同。3、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属火,位居膈上,主宣达阳气,故为阳中之太阳,与夏热之气相应。4、魄:指形体固有的感觉、运动及其他本能的行为。诸如寒、温、痛觉等。5、阳中之太阴:当为“阳中之少阴”。6、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7、阴中之少阴:当作“阴中之太阴”。8、罢极之本:罢,通疲。罢极,疲困之意。意为肝是耐受疲困的根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9、阳中之少阳:当作“阴中之少阳”。10、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11、器:中空的器皿。以此比喻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像器皿一样,盛装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排泄其中的糟粕。本句意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藏是饮食物储藏、消化、运输的根本,是产生营气的场所,所以称为器。12、至阴:即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分析]藏的主要生理功能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1、藏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藏神之所。这是因为心具有主血脉,主藏神的功能。血液在心的统领下,沿脉道运行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肢体百骸。心又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所在,是聪明智慧的源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即“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为气的根本,是藏魄之处。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既主呼吸之气吸清吐浊,又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输布,故肺为气之根本。肺为藏魄之处,魄,主要指形体的感觉和本能动作而言。故曰“附形谓之魄”。形,形体,由精而成,精由气而化,形由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之处。•肾为人体摄纳、封藏功能的根本,是藏精之处。•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后天之精,为饮食水谷所化生,亦藏于肾。由于肾是全身精气归藏之所,故为“精之处”。•精为肾之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是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资源,故称之为“封藏之本”。(3)“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为藏魂之所。•肝藏血,血养筋,筋连属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能够耐受疲劳,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4)“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上述脏腑均与饮食物的受纳、贮藏、消化吸收、传导排泄有关。•饮食物被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输布,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即能受纳腐熟水谷,又是化生精微(营气)之处,所以称之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5)“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2、指出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说明了五脏与五体关系五脏的荣华所在•此句意思是十一脏腑的功能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只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内经》中类此而强调某一脏腑功能的提法并不罕见,如“肺者,藏之长”,“胃者,五藏之本”等。3、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对该句经文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春生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之气皆赖之以生,故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②胆居相火,温煦诸脏,相火源于肾,寄居于胆而布于三焦。少阳相火温煦,才能延续生命。③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则数谋虑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神藏”不安。④少阳主枢,通达阴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机枢转,均有赖于少阳枢机作用。⑤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精神活动,从而使十一藏功能协调。总之,十一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藏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第三单元藏气法时《素问·五藏别论》[篇解]别,分别、区别之意。本篇虽论五脏六腑的功能,但在论述内容与其他论述脏腑的篇章有所不同,故名曰《五藏别论》。[原文]304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校注]1、方士:王冰注:“谓明悟方术之士也。”此指通晓方术的人。即指医生。2、敢问更相反: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更相反,更,改也。高士试注:“方士之中,更易其说,彼此相反。”即指上文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腑的说法。3、道:此指道理。4、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及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5、地气之所生也:秉承地气所生(一是属阴,二是藏精气)。6、皆藏于阴象于地:指奇恒之府具有贮藏阴精的功能,好象大地蕴藏万物一样。7、藏而不泻:写通泻,输泻的意思。主藏精气,不主输泻水谷。8、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寻常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种组织器官在形态上中空类六腑,在功能上贮藏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