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韩荆州书15李白34岁,他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有所作为。《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信,希望得到韩的赏识,以借助他的名位,在仕途上有所进益。今天我们来这篇书信,一起来看看书信的内容吧。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通读全文,把握一至二段内容。3、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重点)(难点)来自《点拨》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诗风豪放,想象奇伟,情感炽热,语言直率自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来自《点拨》《与韩荆州书》约作于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今属湖北)。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李白抱负宏大,自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一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yǐnglǒngchóunǎngmóu颖()脱而出陇()西畴曩()侔()长揖()甄()拔谟猷()刍荛()缮()写yīzhēnmóyóuchúráoshàn二文言知识积累部分来自《点拨》古今异义1.历抵卿相(古义:拜谒,进见;今义:抵挡。)2.幸愿开张心颜(古义:开扩、舒展;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3.幸惟下流(古义:指地位低下的人;今义:卑鄙,龌龊。)部分来自《点拨》一词多义以必若接之以高宴(用,介词)或以才名见知(因为,介词)或或为侍中、尚书(有的人,代词)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副词)惟幸惟下流(顾念,动词)惟吾德馨(只,副词)部分来自《点拨》文言句式1.倒装句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介词短语后置,应为“以高宴接之”,“以清谈纵之”。)2.省略句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省略主语“我”。)部分来自《点拨》成语积累1.颖脱而出:比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2.龙盘凤逸: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隐藏着而不为世所知。3.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4.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导思1.李白是如何推荐自己的?导思2:李白是如何评价韩荆州的?毛遂自荐盛誉遍天下导思3.李白为何要干谒韩荆州?进入仕途导思4.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李白怎样的性格?光明磊落心底无私李白关键词:才能出众志向远大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谈士:游说之士,辩士。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这里借指显贵。颖脱而出:比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颖(yǐng),指锥芒。注释: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躬竟到如此程度!译文:原文: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周公: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龙盘凤逸: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隐藏着而不为世所知。逸,遁,隐。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注释: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做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取美名,奠定声望。译文:原文: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二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尤指上级。这里指韩朝宗。颖脱而出:比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颖(yǐng),指锥芒。注释: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不因他们寒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译文:原文: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ɡǎo)之后,李暠为陇西人。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注释:抵:拜谒,进见。我是陇西平民,在楚汉游历。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成就文章,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译文:原文: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畴曩(chóunǎng):往日。注释: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译文:原文: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造化:创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界。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注释: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译文:原文: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清谈:汉末魏晋时期,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文,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这里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权衡:这里指品评人物的权威。权,秤锤。衡,秤杆。注释: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判定文章优劣、品评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译文:原文: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越昂扬、气概凌云呢?译文:原文: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人为秘书郎。王子师:王允,字子师,汉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征召荀爽(字慈明)、孔融(字文举)等人。山涛:西晋名士,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为冀州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注释: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任冀州刺史,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赞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译文:原文: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效:进献。注释: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译文:原文: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谟猷(móyóu):谋划,谋略。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这里是作者自谦之辞。注释: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划,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译文:原文: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刍荛: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刍荛:刍,割草。荛(ráo),打柴。青萍、结绿: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卞: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注释: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译文:部分来自《点拨》作者引用天下谈士之语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文章一开始便排宕而出,破空而来,引用天下谈士之赞语,可见韩朝宗确有善于赏拔人才的优点,并且影响极大,盛誉遍天下,而并非李白私下阿谀溢美之辞。1.部分来自《点拨》“岂不以有周公之风……”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典故作用分析法。运用周公吐哺握发的典故,意在突出韩朝宗能像周公一样赏识人才、尊重人才、提拔人才的特点,表达了李白对韩朝宗的赞美,并委婉地希望韩朝宗能重用自己。2.部分来自《点拨》李白从哪些方面对自己进行了介绍?【答案】李白毛遂自荐,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表现了其希望得到韩朝宗的赏识、引荐。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不屈己,不干人”的独特个性。3.部分来自《点拨》列举王允、山涛的事例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列举王允当豫州刺史时,未到任即辟用荀爽,到任后又辟用孔融,以及山涛当冀州刺史时甄拔三十余人的事例来比况韩朝宗,说韩朝宗也能像二人那样任用人才,这些人都感激韩朝宗,自己也会如此。如此赤诚表白,以进一步激发韩朝宗荐拔自己之心。不亢不卑,极得体,也极有分寸。4.部分来自《点拨》结尾这里运用了什么典故?【答案】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了典故作用分析法。运用薛烛善相剑、卞和善识玉的典故,强调韩朝宗善识人。以古喻今,意在言外。一方面,从内容上讲,李白运用这些典故,在强调韩朝宗为“伯乐”之时,重点强调自己就是他要找的“千里马”。另一方面,从艺术手法上讲,运用典故还能够达到委婉的效果,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接见和称誉。5.部分来自《点拨》【难点探究】李白是怎样向韩朝宗推荐自己的?【答案】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书。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部分来自《点拨》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这样,就将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来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样的自信。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推赤心于诸贤腹中周公之风,吐握之事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本文是李白初见韩朝宗时的一封自荐书。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