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主题:我爱家乡·古风新唱活动形式:上网查阅文献、实地考察活动内容:利用寒假时间,实地调研、走访、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情况、了解当地党和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实践活动成果:一、淮南概述: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淮南市区二、历史背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2三、我的家乡——凤台:我生活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台县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辖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人口62.5万,其中乡村约人口50万。全县辖城关镇、河东经济开发区、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城北乡(现更名为凤凰镇)、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共17个乡镇,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凤台改革开放以来,凤台县社会和经济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顾北煤矿3四、凤台经济建设: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丁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淮河大桥“十一五”期间,围绕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县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9亿元,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均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财政总收入连续突破了10亿、20亿大关,2010年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7.6%;居民储蓄存款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在14.2%;职工平均工资38251元,年均增长14.1%。城镇化速度加快。完成县城及乡镇、凤凰湖新区等总体和专项规划修编任务。全面完成临淮路、胶州路、凤城大道西段、胶州路桥、明珠桥、城北新桥及老城区淮河路改造、体育场、县消防站、水厂改扩建、天然气总站及主供气管道、凤凰湖新区污水管网等工程。完成县城规划区内拆违近3万平方米,建设了一批市民公园及精品住宅小区。县城建成区达1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城镇化率达到38%,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461.5公斤,总产60万吨,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8万千瓦。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初步形成了桂集、朱马店为主的130万亩粮食板块,城北、关店为主的16万亩蔬菜板块,城北湖、顾桥周边的43万亩水产养殖板块。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推广优质新品种22个、成套技术22项,病虫测报准确率达95%,水稻、小麦、水果、蔬菜优质率达到98%、95%、52%和85%。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三品”认证数量由4个发展到16个,基地由3万亩增加到21万亩。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技推广示范县,全省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县称号。五、凤台文化建设: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凤台花鼓灯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凤台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凤台花鼓灯专场作为安徽省“庆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开安徽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场调演一个县节目之先河。花鼓灯5凤台花鼓灯简介:凤台花鼓灯是安徽花鼓灯中一个重要流派。流行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历史上,男角称“鼓架子”,一律上穿对襟小褂,不扣扣子,系腰带或左衣襟对右衣襟系个结。下着红彩裤,头上勒“扎巾”,穿布底单鞋,面部不化妆。女角称“兰花”均由男子扮演。清朝末期,“兰花”下穿红彩裤,脚下“挂垫子”,上穿滚领扣绊大襟褂,袖头上沿有中间宽两边窄的三道边,肘部也有三道同样的装饰。头带球花,“勒子”紧扎在前额,面部系“遮脸羞”。民国时期“兰花”上穿着通大襟褂,下系裙子,包头,顶“球花”,戴“架花”,系“勒子”,不系“遮脸羞”,不“挂垫子”,不化妆。解放后,不论男角、女角均采用戏剧油彩化装。服装基本沿袭民国时期的样式。使用的道具为手巾、折扇、岔伞等。凤台花鼓灯的产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凤台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在花鼓灯中的充分体现。凤台花鼓灯特点:凤台花鼓歌属于有打击乐伴奏的乐歌。主要唱调有十余种,歌词的格式是七言五句,也有四句或多句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常在热烈欢腾的舞蹈中插入,使整个演出节奏有张有驰、有起伏、有对比,起到了舞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凤台花鼓灯锣鼓有两种,一是为花鼓灯歌舞伴奏的“灯场锣鼓”,二是为招徕观众或在狮子灯串门,灯班赶会,抵灯时演奏的“曲牌锣鼓”。演奏使用的乐器有花鼓、大锣、大镲、小狗锣。每件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何相互配合、领奏乐器如何指挥,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凤台花鼓灯锣鼓点子丰富,节奏鲜明,演奏情绪热烈欢快,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凤台花鼓灯的舞蹈特点,一是兰花舞蹈中扇花极为丰富多彩。据统计:在30多个扇花中,凤台县特有的达半数以上。二是其动作灵、脆、活泼。如灵巧的“小起步”、“退步”、“追步”的转身;还有鼓架子的“小转弯”、“指兰花”等动作也很俏皮。三是代表人物有“绝招”。田振起的小起步加后勾,扇花上的抽扇、端扇,演唱上的清脆多情;陈敬芝的颤、颠、抖“三字经”,步伐上的上山步、风摆柳,体型上的“三调弯”,扇花上的“三指夹”,演唱上的“一条线调”等,均堪称一绝。四是鼓架子善于逗趣,表演上常有一些哑剧式的手续,在小场中与兰花交流表演比较多,幽默风趣。凤台花鼓灯演出内容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是花鼓灯的锣鼓伴奏是以锣领奏。二是用民间弦乐伴奏演唱青音调,更是独树一帜。三是道白、唱腔的吐字具有凤台的地方色彩。四是鼓架子的毛巾巾结打在前额等。五是谢郢锣鼓以鼓谱曲牌演奏,各打各的,可对打或背打等,反映了流派特点。凤台花鼓灯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6六、凤台风景名胜: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景区、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寿唐关、焦岗湖、千年银杏树1、茅仙洞:茅仙洞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古寿唐观、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茅仙洞2、焦岗湖: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焦岗湖73、八公山: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8.4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石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4、寿唐关: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寿唐关85、一中银杏树:凤台一中银杏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泰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800多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多。老枝盘曲,遒劲苍老,但扇形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