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基本技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基本技能薛秀娟第一章绪论一、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1.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2.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教学技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4.改变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方法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一)基本教学技能:1、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2、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3、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4、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5、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二)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人交流。2、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3、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4、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5、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第二章教学设计技能(备课环节)一、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1、清楚历史课程设置的地位。2、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二、撰写教案的技能1、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教学目标。(2)授课时间和授课班级。(3)授课的题目。(4)课堂教学类型及时间安排。(5)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6)教学用具准备。(7)历史教学板书设计。(8)教学方法。(9)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的技能(10)教学总结。(11)作业布置。(12)教学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编制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划分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方法组合运用教学媒体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设计分解教学过程系统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顺序设计教学方法,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的怎么学的怎么教学过程系统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顺序设计教学方法,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怎么教怎么学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教的怎么样学的怎么样教学评价设计分解2、中学历史教案的类型首先从内容上看,历史教案可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型教案、教法型教案和综合型教案。知识型教案注重于历史知识的汇集,参考资料的摘录。教法型教案注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板书、提问、教学步骤、巩固总结等。综合型教案是一种集知识和教法于一身,进行优势互补的教案。其次从形式上看,历史教案还可以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编写教案共同的要求(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2)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4)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三、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四、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问卷法、谈话法、听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第三章课堂教学技能一、组织教学技能:(一)概念: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一是教学活动,二是管理活动。(二)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1.管理性组织:管理性组织的是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1)课堂秩序的管理组织教学技能:(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第一,做出安排,使他们不能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第二,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第三,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3)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组织教学技能:2.诱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3、诱导性组织的方式(1)亲切热情鼓励(2)设疑点、善激发组织教学技能:(三)教学组织的原则1.明确目的、教书育人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重视集体、形成风气4.灵活应变、因势利导5.不焦不躁、沉着冷静6.要求合理、发扬民主二、导入技能:(一)概念: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二)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情感2.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4.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导入技能:(三)导入的类型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2.以旧拓新,前后连接使用这种导入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学内容或编排习题,使之同本课的新内容之间有一紧密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新的学习过渡得自然连贯。(2)教师要向学生提示或者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得到系统的知识。导入技能:3.直观演示、引起兴趣采用这种方法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物、模型、幻灯片、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2)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导入技能:4、借助实例、诱导参与(联系生活)5、运用史料、启迪思考运用史料要注意所用的史料必须是本课题所要讲述的内容或是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易理解的史料必须做好解释与说明导入技能:6、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应注意选择的教学手段要得当,选则的教学内容应易于被学生理解,或者本身就是学生所熟悉的7、设置悬念、激发探究8、史学争论、提高能力史学争论使用有两个条件:(1)史学争论所涉及的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内容;(2)教材能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史料对史学争论作出分析。导入技能:9、线索概述、整体认识线索概述法比较适用于一个历史阶段或一个单元历史教学的开头10、学习指导、把握联系学习指导的使用要注意两点:(1)要结合教材内容,因为不同的教材内容在学习指导上的要求是不同的;(2)要结合学生对象,因为不同年龄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的学习指导应有不同的要求。导入技能: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四)中学历史教学课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导入要有针对性2.导入要有趣味性3.导入要有启发性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三、教学语言技能(一)概念: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书面语言、身态语言。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二)教学语言的特征1.教育性(1)语言美(2)实事求是(3)语言表达要辩证,防止绝对化教学语言技能2.学科性(1)正确地使用名词术语(2)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的关系3.科学性教学语言要求概念准确,判断表达严密,推理合乎逻辑,解释符合客观事实。(1)观点正确(2)用语准确,合乎逻辑教学语言技能4.简明性(1)由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制。(2)由学生的认知过程所决定。(3)由学生的学习差异决定。(4)由语言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教学语言技能5.启发性首先要选择启发的时机其次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方法6.可接受性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外部形式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语言,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再次,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维联系起来,跟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教学语言技能(三)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2.语调3.节奏教学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三种节奏语言节奏是指语调高低、快慢的变化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内容的布局时间节奏是指要合理地分配时间教学语言技能4.速度5.响度6.词汇(1)规范(2)准确(3)生动7.语法教学语言技能(四)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1.导入课题的语言要求(1)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2)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3)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4)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教学语言技能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1)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的特点(2)透辟性:主要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琉剔透、清澈见底(3)启发性:主要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学语言技能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1)凝练性:主要指语言简练、简约、要言不繁。(2)平实性:主要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3)延伸性:主要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四、教态变化技能:(一)概念: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二)教态变化的作用1.教育作用2.激励作用3.启发作用4.强化作用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十38%音调+55%面部表情教态变化技能(三)、教态变化的类型1、身体的动作:主要指教师在教室里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的局部动作。(1)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2)教师身体局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教态变化技能2、面部的表情3、眼神的交流4、适宜的停顿5、声音的变化教态变化技能(四)教态变化的要求1、变化是有目的的变化。2、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必须明白、准确,具有实际意义3、非语言行为的运用要繁简适度4、非语言行为的运用要恰当掌握分寸,不宜夸张五、设疑和提问技能(一)概念与作用1、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2、作用:(1)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4.)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和谐发展(5.)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设疑和提问技能(二)提问技能的类别1、问题类:(1)按提问的内容:目的性、理解性、分析性和综合性问题。(2)按教学顺序结构分:引入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巩固性问题2、按学生认知水平分:初级认知问题(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提问)设疑和提问技能3、按提问技巧分:诱导式、疏导式、阶梯式和比较式提问。例如:1、从太平天国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综合)2、如果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会有什么后果?(分析)设疑和提问技能(三)提问的过程:1、引入阶段2、陈述阶段:(1)点题集中(2)陈述问题(3)提示结构3、介入阶段(1)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2)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3)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4)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5)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设疑和提问技能4、评价阶段(1)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2)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