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他们不断追着问“我是谁?”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也成为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过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中学阶段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亲子关系方面(2)师生关系方面(3)同伴关系(4)异性交往方面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3、学业发展问题(1)学习动力问题中学生存在较多的学业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即厌学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厌学的心理主要表现有:缺失内部学习动力。体验不到学习乐趣。逃避学习。(2)学习能力问题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主要变现在:学习计划性差。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呈现出无意义学习状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抑郁症的形成原因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有各种不同理论的解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治疗或不经治疗能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人有复发的倾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法;情景疗法;认知疗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4、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原因包括学习过渡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等。方法: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症行为。治疗强迫行为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5、网络成瘾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原因:①网络自身的诱惑;②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③家庭环境的影响;④上网者自身因素。方法:①强化干预;②厌恶干预法;(A)橡皮圈拉弹法;(B)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C)内隐致敏法;③转移注意力法;④替代、延迟满足法;⑤团体辅助发。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一、心理辅导概述(一)心理辅导的含义心理评估是指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一、心理辅导概述(二)心理辅导的目标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而学会调试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一、心理辅导概述(三)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二、心理辅导的内容(一)学习辅导学习辅导是指教育者利用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其学习效果、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包括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辅导。学习心理辅导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二、心理辅导的内容(二)人格辅导人格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和青春期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二、心理辅导的内容(三)生活辅导生活辅导是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二、心理辅导的内容(四)生涯辅导生涯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一)强化法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好的学习态度、行为的鼓励表扬,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生因撒谎而遭家长的训斥或批评,使他以后不敢再撒谎。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二)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从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景,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景,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三)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识过程是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治疗特别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认为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观念,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方法:第一、建立求助的动机。第二、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第三、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第四、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中午放学看到路边上有捆芹菜,不知道谁掉的,捡起来准备回家炒肉,忽然一想需要去买肉,有肉还得要买个锅,买了锅还要弄个厨房,有了厨房还得配个媳妇,有了媳妇就得养丈母娘.有了丈母娘她就要房要车要彩礼...我靠赶紧扔掉,吓死了幸亏扔得早,不然亏大了.回家一想我TM太机智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五)理性—情绪疗法1、概念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是上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2、理论基础理性—情绪疗法(RET)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有三个明显特征,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种特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五)理性—情绪疗法3、工作程序(1)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①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②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③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2)领悟阶段首先,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默兹比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是: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的信念包含主观臆测。②合理的信念能保护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产生情绪困扰。③合理信念能使人更快达到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因为达不到目标而苦恼。④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信念则难以阻止人介入他人的麻烦。⑤合理的信念可阻止和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信念使人情绪困扰很长时间并产生不适应反应。然后,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1、是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