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历年专业课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1年考试科目一:311马克思主义哲学B卷(限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专业考生做)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相对与绝对的辨证关系。2、简要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3、如何理解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什么?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与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本质区别。3、有人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自然就没市场了。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一观点。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忠恕2.天志3.玄览4.法术势5.四谛6.黄老学7.天人感应8.独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韩愈为什么提出道统论?2.谈谈你对“中体西用”的看法。三、论述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每题20分,共40分)1.华严宗四法界说述评。2.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述评。3.试论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哲学综合B卷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时间的相对性和绝对性?2.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关系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活动的形式(结果)”(《列宁选集》,第1卷,第18页),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试论述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3.试论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B卷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简述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理解。3.我们说,“意识并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却在自然界有着自己深厚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是物质形态普遍的反映特性”。请从物质形态普遍反映特性的角度简述人类意识的起源。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试从认识的历史演化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的角度,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化性起伪2.道法自然3.万法唯识4.理一分殊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黄老之学?2.你怎么看义利之辨?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述评。2.谈谈你对中国哲学主要特点的看法。中国哲学原著一、指出下列句段的原著出处或作者(答出原著名或作者都对)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2.天道远,人道迩。3.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4.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6.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7.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8.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9.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11.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2.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13.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14.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15.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16.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不有无气之理。17.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18.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19.穿衣吃饭即是人在物理。20.天下唯器而已矣。二、指出下原著的作者(30分)1.《文史通义》2.《五灯会元》3.《西铭解义》4.《北溪字义》5.《天人三策》6.《药地炮庄》7.《大学问》8.《大学辨》9.《申吟语》10.《灭惑论》三、原著填空(30分)1.,唯道是从,道之为物,2.反也者,道之动也,,。3.,天下归仁焉。,而由人乎哉?4.,其为仁之本与。5.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6.一阴一阳之谓道,,善也,,性也。四、请将下段古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无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不知其所止吾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庄子·知北游》)五、结合第四大题原著的内容,简析“道无所不在”的思想。(20分)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B卷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是什么?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科学推向前进。”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试用认识论基本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请你根据这段话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理解。2.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阐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法术势2.元气自然论3.不真空论4.性情三品说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你认为魏晋玄学的主题是什么?2.你怎么看佛教的四谛说?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述评。2.谈谈你对当代新儒家思想的看法。中国哲学原著一、指出下列句段的原著出处或作者(答出原著名或作者都对)(30分)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5.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6.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7.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8.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9.体用一源,显微无间。10.仁者浑然与物同体。11.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12.一念发动处,便即行了。13.义利双行,王霸并用。14.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15.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二、原著填空(20分)1.诚者,;诚之者也,。2.,解其纷;,同其尘。3.,可谓仁之方也已。4.,犹刍豢之悦我口。5.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6.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三、将下列原著选段译成现代汉语(40分)1、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大宗师》)2、师示众曰: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六祖坛经》)四、简析题(60分)1,《大学》是怎样一部典籍,试析其主要思想。2,根据第三题1简析“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3,根据第三题2简析慧能禅法的特色。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与根本性质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183页),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3.如何理解人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存在?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用“选择论”和“建构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请你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2.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其在社会有机系统中的作用。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三表2.四谛3.能听(所)4.格物致知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儒家心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你是如何理解佛教中国化的?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理学与心学的异同,并发表评论。2.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不具“合法法”;有学者则认为,中国哲学不存在“合法”不“合法”的问题。请阐述你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看法。中国哲学原著一、指出下列句段的原著出处或作者(答出原著名或作者都对)(30分)1.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2.为仁由己,而由人哉。3.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4.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6.性比于禾,善比于米。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8.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9.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10.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11.收拾精神,自作主宰。12.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13.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14.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15.谷,其物;理,其则也。二、原著填空(20分)1.孔德之容,。道之为物,。2.,地法天,天法道,。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4.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5.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6.父母俱存,,一乐也。仰晃愧于天,,二乐也,,三乐也。三、将下列原著选段译成现代汉语(40分)1.《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易传·系辞》)2.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五与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践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西铭》)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与慧能的一段话)四、简析题(60分)1.《易传》是怎样一部曲籍?2.根据第三大题第2小题简析“民胞物与”、“存顺没宁”。3.根据第三大题第3小题,简说“南能北秀”之异同。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唯物辩证法是如何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2.人类对事物的质的理解有一个从“实体质”向“关系质“的发展过程,试述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理念的观点?4.“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第289页),试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