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杜威的教育思想从二十世纪以来就持续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至今仍在教育界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拥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文章先围绕杜威思想中与儿童教育相关的部分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教育即生活”等中心思想,教育目的论以及教育的课程、方法论。结合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分析其适用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最后分别从学校教育的教育教学、教材内容、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四个方面找寻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契合点,并分别设计相对应的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小学教育应用Abstract:TheeducationalthoughtofDeweyhasgreatinfuenceonthedevelopmentofChineseeducationsincethe20thcentury.Histhoughthasbeenplayinganimportantroleineducation,especiallyinchildren’seducation.ThisstudyfirstlystatessomethoughtsofDeweyinregardtochildren’seducationincludingtheideathateducationislife,educationalaims,educationalcoursesandeducationalmethodology.Accordance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modernelementaryeducation,thisstudyanalyzesitsapplicability,dominantpositionofstudentsinteaching,acquirementofdirectexperiencethroughlearningactivities,developmentofstudent’screativethinkingandtherelationbetweenschoollifeandsociallife.Finally,thisarticlesearchesforthecorrespondencybetweenschooleducationandDewey'seducationthoughtinfouraspectsincludingteaching,teachingmaterials,curriculumandschoolmanagement.Thenitmakesexplanationsbydesigningrespectivelycases.Keywords:Dewey'seducationalthoughtPrimarySchoolEducationapplication目录引言……………………………………………………………………………1一、杜威教育思想概况………………………………………………………1(一)教育本质观…………………………………………………………1(二)教育的目的…………………………………………………………2(三)方法与课程论………………………………………………………2二、小学教育视角下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3(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4(五)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5三、杜威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实例………………………………5(一)教师教学……………………………………………………………51.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思想”………………………………………52.“从做中学”的活力课堂…………………………………………6(二)课程与教材…………………………………………………………71.围绕“儿童生长”的课程设置……………………………………72.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8(三)学校管理……………………………………………………………81.社会形态下的班集体………………………………………………82.将德育回归社会生活………………………………………………8(四)课外活动……………………………………………………………9结论…………………………………………………………………………9致谢词………………………………………………………………………10参考文献……………………………………………………………………101引言约翰·杜威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因反对当时美国以灌输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始终紧密结合着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通过实践证明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此他的“儿童中心”、“经验主义”等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美国皆被视为教育界的指导方针。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更曾被中国教育界极力推崇和传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期间中国输送了大批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研读教育,而这部分人回国后,大多成为了当时国内的教育名流,他们常常身体力行地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播到国内,这其中不乏胡适、蔡元培、郭秉文、陶行知这样的教育界领袖人物。当然,杜威思想在那个年代的盛行还源于他亲自来华参观访问、传经授道,据统计,他在中国全国各地进行的各类演讲多达200余次。而与此同时,杜威几乎所有的著作都有了中文译本,他的思想同书籍一道,影响着中国教育界的各个层级:当时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中几乎都能找到实用主义里“儿童中心”此类教育观点的影子;1922年政府颁布的“六三三学制”就是以被实用主义影响下的美国教育为蓝本推行,这个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一直被沿用至今。此外,实用主义的思想对现代教育教材、教法、课程等都有深厚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挖掘杜威教育思想中与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小学教育现状相结合进行分析,反思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思考为何杜威思想能够应用于小学教育之中,以及如何应用等问题。从教育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学校管理这几个不同方面进行分点论述,结合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相应的案例呈现出杜威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一、杜威教育思想概况(一)教育本质观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等不同方面,并充分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杜威提炼出了三个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三个论点。教育即生活和生长。在杜威看来,儿童生长的过程从生理上看就是“有机体”不断生长的过程,但他们生长的过程中智慧和能力也会不断的发展,这就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学校担负着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和引导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责任。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办教育,应该从儿童自身出发为学生的生长发展制定符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除了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外,学校生活也应该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身心发展程度不同、能力不同、身份2背景不同的学生在学校里共同生活,学校就必须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与人相处以及相应的社会知识。这便是学校生活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杜威认为“成年人所产生的东西与儿童的经验能力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1]他强烈批判传统学校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只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所授的知识在本质上只是“静止”的,然而知识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困难?都不被人所知。所以他呼吁把儿童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变为能够使他们从活动中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真正地让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活”起来,这样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因此,教育应该是创造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环境。(二)教育的目的在杜威的思想中,他认为教育无目的,这是因为人们所说的教育目的都是由家长、老师或者其他人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上去的,这些意愿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既遥远又空洞,并且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之外,不属于教育真正的本质。事实上,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只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教育真正目的应该存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它从儿童的生长作为出发点,以社会作为教育的归宿,这样就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进程。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要求,引导学生生活、生长、完成学生的经验改组改造,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并且通过人才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三)方法与课程论杜威认为课程是儿童与社会之间最重要的媒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展开对社会的了解,课程内容又体现了社会的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必须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儿童的兴趣。儿童生活在人际关系较狭隘的世界里,[2]只有他们时常接触的事物或者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能真正进入到他们的经验之中。如果课程的进行能够围绕他们的兴趣展开,就能够较顺利的与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相融合,完成经验的改组与改造。2.坚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活动展开,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探究、集体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自然科学或社会知识的内在本质,这样的课程要比直接传授间接经验的学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索、分析、创造的能力,以及更加坚韧的意志品质等。3.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这一点与儿童社会化的观点相辅相成。在杜威看来教学与学习都应该与思考紧密联系,提高自己的行动,主动的去发现世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不会让知识变成死的知识。“持久的改善教学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于以一切要求思考,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为中心”[3]这其中也反映了他所倡导的“从做中学”的思想,即身体力行的从活动中去获取生活中的知识。3二、小学教育视角下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一)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现如今的小学课堂中,我们已经看不到教师只顾在讲台上将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在台下眼巴巴望着老师并被动的接受老师给予的“滋养”这样的情形了。被替代的是学生成了课堂上活跃的精灵,而老师的工作变成只是单纯的组织、引导着精灵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单向的灌输变成了双向的思想交流,从静止的、甚至缺乏生气的课堂,变成了活跃的、充满创造力和思维迸发的探究空间。在“新基础教育”推动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4]表达了她对基础教育课堂能够实现重心下移的展望。而杜威的“儿童中心”正是将学生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之上,他认为教育面对的并不是一群没有生命力、没有思想的物体,而是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并兼具理性思维及感性情绪的人,他们随时会对新接触的事物和感知到的学问充满好奇或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这样一个角色又应该如何做?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我们也不难找到答案,他认为教师不该用自己的课堂权威去压抑儿童发展的天性,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能力的客观发展规律,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展开对知识的挖掘并能主动地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师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到正确的引导,促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并在课堂最后完成总结工作。这样的课堂也体现了杜威思想中“以人为本”的一面,我认为这也是任何课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特点是他们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都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特别是在小学时期,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处在萌芽阶段,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能力、完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