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班级:高二养殖班第二章家畜寄生虫病第一节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一、寄生虫病的发生条件(一)基本知识1、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寄生生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夺取其营养,并造成对方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生活现象称为寄生生活。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奇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2、寄生虫的类型(1).根据寄生部位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表(皮肤、羽毛或与体表直接相连的腔窦)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虫等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如体液、组织、内脏和体腔等处)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蛔虫、寄生性原虫等(2).根据寄生时间长短暂过性寄生虫:在整个生存期中,只短期侵袭宿主、解除饥饿、获得营养的寄生虫。如吸血昆虫固定性寄生虫:必须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经过一定发育期的寄生虫。它又可分为永久性寄生虫(一生都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度过,如疥螨、旋毛虫等)和周期性寄生虫(一个或几个生活阶段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度过,多数寄生虫都是)。(3)按对宿主的选择•单宿主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只在一个宿主体内寄生,不需要更换宿主。如蛔虫、钩虫等。这类寄生虫一般分布广泛,病原多半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土壤等途径感染宿主,流行相当普遍,又称做土源性寄生虫。•多宿主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如如吸虫、绦虫等。这类寄生虫在幼虫发育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需要寄生于宿主(中间宿主),通过中间宿主再感染其成虫阶段或有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终末宿主),又称这类寄生虫为生物源性寄生虫。•4、宿主的类型•(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如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是人;弓形虫—猫;多头蚴—犬;肝片吸虫—牛羊等•(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如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或人;肝片吸虫—椎实螺;日本血吸虫—钉螺;姜片吸虫—扁卷螺;莫尼茨绦虫—地螨;猪后圆线虫—蚯蚓等。•(3)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在其幼虫发育期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个称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称为第二中间宿主,也称补充宿主;即早期幼虫寄生的宿主称第一中间宿主,而晚期幼虫寄生的宿主称“补充宿主”。如华支皋吸虫,其早期幼虫寄生于淡水螺,后期幼虫寄生于淡水鱼和虾;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补充宿主是淡水蟹。•(4)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可进入某种动物体内,在其体内保存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该动物被称为贮藏宿主。如蚯蚓是猪蛔虫的贮藏宿主。(5)保虫宿主:保虫宿主有多种函义,在兽医学上,是指某些种寄生虫以多种动物作为终末宿主时,把那些不常被寄生的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在医学上,某些种寄生虫既寄生于人也寄生于动物时,通常把动物称为保虫宿主。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宿主,野生动物成为其保虫宿主。(6)带虫宿主: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之时,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我们这种宿主为带虫者,称这一现象为带虫现象。4、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1)、夺取营养:吸血、消化道内容物、组织细胞等。(2)、机械性损伤:幼虫移行、附着器官的损伤、虫体压迫和阻塞。(3)、毒素作用有毒产物的影响: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毒害作用。(4)、引入其它病原体引起继发感染:如蚊子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等(5)、引起变态反应:(二)寄生虫病的发生条件1、有寄生虫的特异性宿主。2、寄生虫处于感染阶段。感染性幼虫或感染性虫卵。3、寄生虫与特异性宿主有接触的机会。4、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感染途径)进入宿主体内。5、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后可以抑制宿主的抵抗力,到达特定的寄生部位。某种寄生虫病在某一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易感动物。1、感染来源:感染来源包括患某种寄生虫病的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某些贮藏宿主及废弃的带有寄生虫病原的病畜组织、器官等。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寄生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经口感染: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被宿主经口吞食而感染,多半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一起被吞食叫做“病从口入”,是寄生虫感染最常见的方式。经皮感染:通过以下两种途(1)直接穿入皮肤:有些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能主动钻入宿主皮肤而感染,如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尾蚴,于水中主动钻入人及其他易感动物的皮肤,而造成宿主感染。(2)经蜘蛛昆虫传入:不少种类寄生虫是通过吸血昆虫或蜱类经皮肤传入。2、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接触感染:病畜与健康畜相互直接或间接接触,将寄生虫传给健康畜,如,马媾疫、牛胎毛滴虫,是通过交配接触而感染。许多体外寄生虫,如疥癣,通过病畜与健畜相互接触而感染。胎盘感染:有些寄生虫在怀孕的宿主体内移行时,通过胎盘将虫体传入尚未出生的胎儿体内,而引起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牛新蛔虫等。自身感染:猪带绦虫患者感染囊虫。3、易感动物:寄生虫只有感染属于其宿主范围内的动物才可能引起疾病,并且在易感动物中,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方式、营养状况等对其是否发病均会产生影响。(二)、寄生虫病的特点:1、寄生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多数寄生虫病呈慢性型,甚至呈轻微或缺少临床病状、只引起生产能力下降的隐性经过,少数为急性和亚急性型。3、寄生虫病常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且易重复感染。4、流行形式多呈地方流行性,少数为流行性和散发。三、地理分布和季节动态(一)地理分布: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称为寄生虫区系。寄生虫病的流行常有明显的地方性。不同地理区域的温度、降水量与植被类型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情况可直接影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等。(二)季节动态:有许多寄生虫的一个或几个发育阶段必须在外界环境中完成,因此,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的消长产生影响,使寄生虫病的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四、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植被、动物区系、地貌特征、土壤结构和性质等许多相互影响的自然条件。(二)动物区系:(三)社会因素:人们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动物的条件和水平等社会因素都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很大的影响。五、寄生虫病的控制措施防治寄生虫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一)驱虫是用抗寄生虫药物把畜禽体内的寄生虫驱出体外。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治疗性驱虫:是指用驱虫药驱除已确诊的畜禽体内的寄生虫和用杀虫药杀灭畜禽体表的寄生虫,使患畜早日康复。预防性驱虫: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二采取的定期的有计划的驱虫。通常在每年的初春秋末或“成虫期前”进行。驱虫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广谱、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药物。掌握好用药的剂量和驱虫时间,可以先做小群试验,安全有效后再做全群驱虫。(二)外界环境除虫1、搞好环境卫生。2、粪便无害化处理。3、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三)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