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十七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奚瑾磊武汉科技大学药学系【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病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分类:Ⅰ型(IDDM)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Ⅱ型(NIDDM)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治疗方法及展望【Ⅰ型糖尿病】–普通胰岛素替代疗法(猪、牛胰岛素注射)–普通胰岛素结构改造(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胰岛素基因工程细胞替代治疗,重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异种胰岛细胞、B细胞系、非胰岛细胞等)【Ⅱ型糖尿病】–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种类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胰岛素治疗第一节胰岛素【结构】–由两条多肽链以二硫键共价相连–A链有21个氨基酸残基–B链有30个氨基酸残基。【药理作用】–促进脂肪合成,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使其利用增加。–促进糖原合成贮存,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降低血糖。–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肾血流。【作用机制】胰岛素受体为大分子跨膜糖蛋白复合物–两个13kD的α-亚单位–两个90kD的β-亚单位α-亚单位在胞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胞内部分含酪氨酸蛋白激酶。胰岛素与其受体α-亚单位结合,激活β-亚单位的自身磷酸化,激活β-亚基上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导致活性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产生生物效应。使葡萄糖转运蛋白从胞内分布到胞膜;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及转运活性,加速葡萄糖的转运。【体内过程】口服无效,被消化酶破坏,必须注射给药代谢快,t1/2为9-10分钟,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主要在肝、肾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或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延长胰岛素作用时间,制成中、长效制剂。–用碱性蛋白质与之结合,提高等电点(7.3);加入微量锌使制剂稳定–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用途】1、Ⅰ型糖尿病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及乳酸性酸中毒等)4、合并症(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5、细胞内缺钾者【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最重要、最常见早期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饮用糖水或进食严重者—昏迷、休克、脑损伤、死亡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2、过敏反应:较多见,一般反应轻微,偶见过敏性休克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所致3、局部反应:脂肪萎缩4、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耐受性:病人血中胰岛素含量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其生物效应明显降低。急性型:血中拮抗物质增多;pH值降低,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下降;血中有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诱因: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措施:处理诱因,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加大胰岛素用量慢性型:每日需用胰岛素200u以上,且无并发症。(1)受体前异常: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妨碍其向靶位转运。(2)受体水平变化:数目减少(高胰岛素血症,老年、肥胖、肢端肥大症、尿毒症等)受体亲和力降低(酸中毒)。(3)受体后异常: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第二节口服降糖药一、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临床应用】–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Ⅱ型糖尿病【药理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3、对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1)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内磷酸肌醇信号通路(2)明显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延缓蛋白尿的发生4、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二、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作用机制】降血糖–内源性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B细胞)–降低胰岛素代谢,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抗利尿作用–氯磺丙脲:促进ADH分泌,治疗尿崩症影响凝血功能使血小板减少,粘附力下降,恢复纤溶酶原的活力【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相互作用】与其它药物竞争结合血浆蛋白,使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与氯丙嗪、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合用,作用减弱。【应用】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无效)–对产生胰岛素耐受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尿崩症:氯磺丙脲。【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粒细胞减少,黄疸及肝损害持久性低血糖:反复注射葡萄糖解救三、双胍类【药理作用机制】–使肌肉组织中的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细胞糖异生–减慢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降低胰高血糖素【临床应用】–轻症糖尿病,肥胖病人【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及酮尿–苯乙双胍(70年代后弃用)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机制】–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α-葡萄糖苷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使葡萄糖生成减少特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五、餐时血糖调节药瑞格列奈最大优点: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机制】与胰岛B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促进与其耦联的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抑制K+内流,胞膜去极化,开放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Ca2+内流,促进储存的胰岛素分泌。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