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班级2015-5-8学科中国历史任课老师陈普红课题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3、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教学方法讲授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依然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从内部看,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国虽有民国之名却无民国之实。人民继续遭受封建专制之苦。从外部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没有丝毫减弱。为求变,中国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和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浪潮。这就是五四运动。第五章“五四”爱国运动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第一节政治概况一、“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一战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导致民族矛盾加深。(21条卖条约)2、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加深,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成哦千夫所指的卖国贼。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这是阶级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5、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道路。教学过程6、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导火索。1919.1.18-1919.6.28,地点:巴黎。参加者:英、美法、日、意等27个战胜国。中国作为协约国参与了对德国的作战,为战胜国。会议被英、美、法三国操纵。巴黎和会实际是帝国主义操纵的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的的分脏会议。会议无理的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爆发了五四运动。(二)、五四运动的过程:1、第一阶段学生罢课(5.4—6月初):地点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一次高潮,即5月4日当天发生的事,5月4日三千多名北大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提出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21条、拒绝巴黎和会上签字。要求惩办三个卖国贼被捕,并放火烧毁了曹汝霖的宅邸,32名学生被捕。5月5日十几个学校的学生总罢课,5月6日中学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准备在5月7日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5月9日,为爱护北大,蔡元培怀着复杂的心情秘密出走。第二次高潮,是5月19日的总罢课,具体目标是挽留北大校长蔡元培,反对安福系掌握教育权。最后,蔡元培还是回来了,反动派没能达到驱蔡的目的2、第二阶段三罢:地点上海、主力工人阶级。第三次高潮,是6月3日学生上街讲演,反对反动政府为曹汝霖等辩护和诬蔑学生的爱国行动。学生遭到反动派的大逮捕。北京学生向全国发出呼吁,请求支援。6月5日这个时间节点,上海实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特别是上海的工人,第一次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就使五四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工人为主力,以上海为中心的阶段。第四个高潮,上海“三罢”斗争,迅即波及全国。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第五次高潮,是拒签《和约》的斗争。6月28日,是《巴黎和约》正式签字的日期。在全国人民拒签运动的压力下,特别是在巴黎的中国学生、工人直接干预、阻止,使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三)、五四运动的结果:一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二是罢免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三是拒绝在和会上签约。五四运动提出的直接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所以说取得了初步胜利。(四)、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所谓“彻底”,是指它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彻底决裂、势不两立的精神而言。工人、学生、商界,各行各业都投入到爱国运动中来。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3、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都由此发生,造成了种种历史巨变。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让人民继往开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这是伟大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佩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青年胸前。(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和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组织基础:在各地建立了小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党的工作中心:领导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教育工人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意义:(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革命1922年7月,中共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当时,党史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到一百多次。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在北洋军阀的镇压下失败了。中共认识到要战胜敌人,单靠工人阶赤手空拳去奋斗是难以取得胜利的。必须联合各阶级革命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于是党开始着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工作。2、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的条件:必要性:一是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屡遭失败,正在寻找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共产党开始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可能性: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共产国际及苏联的帮助,均对国共合作的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2)大会的成果:一是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它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这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一大上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还同意共产党人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参加国民党:并强调改组后的国民党是一个以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四)国民政府领导北伐战争1、大革命的准备:(1)工农运动的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如海港大罢工、五卅运动等。(2)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6月地点:广州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负责人:总理(创立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了,并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广州国民政府和北京的北洋政府是对立的。2.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条件(1)政治上: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2)军事上: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3)组织上:国民政府的成立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的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提示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找出北伐战争的三条路线、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的过程:时间: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广州→南昌→南京广州→上海【师】: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提问】: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1.作战方针正确;2.国共两党紧密合作;3.叶挺独立团里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五)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4.12、7.15反革命政变:(1)国民党内部早有反共的右派存在。孙中山近世后他们结成“西山会议”派,企图分裂革命统一战线。(2)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再加上共产党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使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权,这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3)通过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勾结,蒋介石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一切准备就绪后,蒋介石便发动了4.12政变。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汪精卫也于7.15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实现了蒋汪合流。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六)大革命的意义:1、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大风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2、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并掌握了一部分军队,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起点。(七)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主观原因:(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区中,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3)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