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核心价值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及典例、时评集锦2014年,甲午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精神之纲。彰显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24字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24字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立言、立行、立业。【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基本释义】富足而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财富充裕,力量强大。【名人名言】1、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司马光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4、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强。---宋•王安石5、齐桓、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苏洵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从也门撤侨、在尼泊尔强震中展示“中国行动”“中国价值”,让国人对“富强”一词有了深刻而直接的认识。国富才能民强,富强如同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带给国民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期大家谈从公民认同的角度诠释“富强”的精神影响,分享他们的思考。当以自强为精神支撑河南禹州何冠军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日本学生不相信他的考试成绩是靠自己取得的,怀疑藤野老师提前给他透露了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不够强大,别人就要蔑视你,这正是鲁迅先生深为痛苦的地方。经过百年奋争和探索,我们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终于一步步强大起来。可见,只有先自尊自信,才能后发崛起;只有先自立自强,才能实现国富民强。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自强不只是争一口气,更是一种精神格局、一种文化自信。出国旅游的言行优雅,商业交往的货真价实,改革发展的自主创新,等等,都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在支撑。在奋斗中练就博大坚强的内心,克服软弱消沉的不良因子,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强盛。富日子要讲精神品位湖北大冶洪合林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拿我的家乡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还只有巴掌大一块,房屋破旧,街道狭窄,从县城到乡镇办事要颠簸大半天。现在,县城和农村都已旧貌换新颜,家乡还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国家富强了,接下来该想想怎么把富日子过出精神和品位来。如今有少部分人稍微富了一点就耍派头、图享受、吃喝玩乐。还有一些人不论在家在外都浪费惊人,仿佛不知道钱从哪儿来的。“兴家如针尖削铁,败家如大浪淘沙。”不能刚过上一点好日子,就“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一味贪图享受、不知进取。不能被糖衣炮弹迷了心智,不要因各种“捧杀”而失去斗志,“富强”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的价值,仍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让心态更加开放,让精神更加富足。强要强在下“踏实功夫”江苏扬州顾仁最近生了一次病,住院17天医药费超过1.6万元,但自己只掏了4000多元,其余的钱由医保报销了。换到20年前,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近些年,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广,让群众生活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人民日报》(2015年04月28日05版)民主【基本释义】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引证解释】1、民主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由古希腊语人民,以及权力或统治组成。2、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西元前五世纪,希腊城邦中的一种政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它将统治权力交给城邦中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进行的精英统治,例如君主政体、独裁统治、贵族政体、寡头统治等相对。【名人名言】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邱吉尔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柯尔律治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7、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伍·威尔逊8、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佚名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10、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曼德拉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有删减)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主”即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要么出现所谓“民主的回潮”,还有的导致“国家失败”,如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绝不是这些国家的民众想要的民主。但是,一旦实行,想甩掉所谓的“好制度”远比推行这一制度要难得多。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成功转型者成了例外,普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只能把一个国家推上不归路。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共同的政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国家命运。制度容易学习乃至移植,但一个国家内在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改变的,相同的政治形式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政治结局。按照英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印度并没有变成英国,按照美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菲律宾还是那个菲律宾。至此应该明白,很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实践之所以出现灾难性后果,都是因为迷信了错误的民主观念,把西式民主当成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价值的民主形式必须是内生的,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历史文化是多元的,民主实践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2日07版)宽容谣言不是民主素养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谣言”有许多议论。绝大多数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也有个别人认为,有的谣言未必没有影子,造一造甚至可以“助推改革”“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谣言?又该持有何种态度?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就个体而言,没有人希望谣言损毁自身;而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谣言引发的“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香蕉致癌”、“军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响,从社会来讲,恐怕也没人否认谣言的负面作用。这里需要拆穿一个荒谬的逻辑。比如有人说,说话权利就包括说错话的权利,对谣言的宽容,本质上就是对说话权利的保护;再比如,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上,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要保护言论市场自由,最好奉行不干涉主义,让谣言自生自灭。类似的辩解似是而非,因为说错话与造谣言,性质是根本不同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是否就可以侵犯他人的声誉?因为鼓励市场竞争,是否就不去查处伪劣产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现代传播速度空前,许多谣言在被证伪前已然伤及无辜。正因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规定了诽谤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即使是以言论自由自居的西方国家,其宪法也对那些引发“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言论加以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过一句名言:绝不会保护任何人在戏院中诳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无论秉持什么观点,不管从何种视角出发,都应该有一种底线价值观和基本是非观。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言论自由当借口制造谣言,不能以追问事实真相为幌子扩散谣言,把纵容谣言也当作一种民主素养。就政府部门而言,对那些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谣言,要坚决依法处置。同时,也要研究传言背后的公众情绪,正视谣言产生的社会土壤,用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措,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以更加及时主动的发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谣言粉碎力。从社会个体来讲,应该懂得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懂得发表意见和造谣的本质区别。发表意见是公民的权利,而造谣则是具有主观故意的破坏行为。国外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信息翱翔的超音速时代,说什么谣言“自生自灭”或“不攻自破”,这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伤害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谣言进行坚决的斗争,毫不手软。这同样考验着中国社会的成熟理性,度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行进步伐。文明【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指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和人类普遍有一定文化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名人名言】1、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唐·李白2、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孔颖达3、文明之世,销锋铸镝。---汉·焦赣4、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明·高明5、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清·秋瑾6、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8、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1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1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大国崛起从文明崛起开始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许多人谈到“大国崛起”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学礼,无以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时有耳闻。一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曾有过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等,都曾因国民素质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同样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何“文明崛起”?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