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点及其在中考中的应用一、费马点的由来费马(PierredeFermat,1601—1665)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费马一生从未受过专门的数学教育,数学研究也不过是业余爱好.然而,在17世纪的法国还找不到哪位数学家可以与之匹敌.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概率论的主要创始人;以及独承17世纪数论天地的人.一代数学大师费马堪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尤其他提出的费马大定理更是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费马曾提出关于三角形的一个有趣问题:在△ABC内求一点P,使PA+PB+PC之值为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二、探索费马点1.当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的时候,则费马点就是这个内角的顶点.下面来验证这个结论:如图1,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P,延长BA至点C′,使得AC′=AC,作∠C′AP′=∠CAP,并且使得AP′=AP.即把△APC以A为中心做旋转变换.则△APC≌△AP′C′,∵∠BAC≥120°,∴∠PAP′≤60°.∴在等腰三角形PAP′中,AP≥PP′,∴PA+PB+PC≥PP′+PB+P′C′BC′=AB+AC.所以A是费马点.2.如果三个内角都在120°以内,那么,费马点就是三角形内与三角形三顶点的连线两两夹角为120°的点.如图2,以B点为中心,将△APB旋转60°到△A′BP′.因为旋转60°,且PB=P′B,所以△P′PB为正三角形.因此,PA+PB+PC=P′A′+P′P+PC.由此可知当A′,P′,P,C四点共线时,PA+PB+PC=P′A′+P′P+PC为最小.当A′,P′,P共线时,∵∠BP′P=60°,∴∠A′P′B=∠APB=120°.同理,若P′,P,C共线时,则∵∠BPP′=60°,∴∠BPC=120°.所以点P为满足∠APB=∠BPC=∠CPA=120°的点.费马点相关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在直角平分线上的一点P,PA+PB+PC最小值为√6+√2,求直角边的长度?解答:如图将三角形PAC逆时针旋转60度得三角形DEC,则角PCD=60度,三角形PCD是正三角形,PC=PD且DE=PA,所以PA+PB+PC=DE+PD+P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当点E、D、P、B在一条直线上时,DE+PD+PB最小,这时角BPC=120度,角APC=EDC=120。下证这时的点P就在角ACB的平分线上。在三角形DCE和PCB中,因CE=CA=CB得角E=角PBC,又有角EDC=BPC=120度,得三角形CDE、CPA、CBP全等,角ECD=ACP=BCP,点P在角ACB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是这样一个点:它使角APC=BPC=APB=120度(这个点叫三角形的费马点)。延长CP交AB于F,则CF垂直AB,且由三角形CPA、CBP全等知PA=PB,得角FPA=60度,设PF=x,则PA=PB=2x,AF=CF=√3*x,PC=(√3-1)x,有2x+2x+(√3-1)x=√6+√2,x=1/3√6。所以AF=CF=√2,AC=√2*CF=√2*√2=2。向左转|向右转求角CBN90度的方法:1.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等于AB的一半知角CBA等于30度“费马点”与中考试题费尔马,法国业余数学家,拥有业余数学之王的称号,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费马点——就是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尔马的结论:对于一个各角不超过120°的三角形,费马点是对各边的张角都是120°的点,对于有一个角超过120°的三角形,费马点就是这个内角的顶点.下面简单说明如何找点P使它到ABC△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PA+PB+PC最小?这就是所谓的费尔马问题.解析:如图1,把△AP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C′,连接PP′.则△APP′为等边三角形,AP=PP′,P′C′=PC,所以PA+PB+PC=PP′+PB+P′C′.点C′可看成是线段A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而得的定点,BC′为定长,所以当B、P、P′、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A+PB+PC最小.这时∠BPA=180°-∠APP′=180°-60°=120°,∠APC=∠AP′C′=180°-∠AP′P=180°-60°=120°,∠BPC=360°-∠BPA-∠APC=360°-120°-120°=120°因此,当ABC△的每一个内角都小于120°时,所求的点P对三角形每边的张角都是120°,可在AB、BC边上分别作120°的弓形弧,两弧在三角形内的交点就是P点;当有一内角大于或等于120°时,所求的P点就是钝角的顶点.费尔马问题告诉我们,存在这么一个点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的和最小,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运用旋转变换.本文列举近年“费马点”走进中考试卷的实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例1(2008年广东中考题)已知正方形ABCD内一动点E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求此正方形的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