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链》教学导学案设计(第1课时)弘文中学付丽【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食物链》。【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第一二章内容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及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生物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食物关系。【设计理念】《食物链》是一节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初步感知食物链——建立食物联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完善食物链认识——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点拨互动、生生合作互动,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并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概述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的特点;举例说出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主要的影响。2.能力目标:学习绘制食物链基本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食物链现象,认同食物链知识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食物链的书写模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卡片黑色大头笔学生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六人人。【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四、归纳、整理——总结食物链特点;五、拓展与思考——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六、课堂检测;七、小结。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之间最常见的食物关系(教师板书: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以学生熟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谁吃谁¤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下面的几种生物在农田中常常可以看到:青草、蚱蜢、青蛙、蛇、鸡、老鹰。你知道这些生物谁吃谁吗?分组活动。单独叫一个组在黑板上分析。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他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1、活动:再叫另一组学生把刚才图片中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例如:青草→蚱蜢→鸡→老鹰。2、食物链定义:在一定区域内,各种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一般情况下,食物链包括3—5个环节。3、活动:强化食物链定义。仔细观察P97图6-2食物链,写出图中所有的食物链。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四、归纳、整理——总结食物链特点及食物链书写模式: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食物链,总结食物链特点:特点一:食物链的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特点二: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特点三: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注:根据食性把动物分为哪几类?参照P105内容回答。食物链书写模式: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五、拓展与思考——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参照P98图,完成讨论题。小组竞赛回答。3六、课堂检测:七、小结1、食物链的定义:2、食物链的特点:3:食物链的书写模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收获,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七、【板书设计】6-1、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1、食物链的定义:2、食物链的特点:3:食物链的书写模式:1、在每条食物链中起点生物是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根据食性动物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3.分析食物链“植物—蝗虫—大山雀”,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D、它们都是消费者判断;4、蛇吃田鼠,田鼠吃庄稼,蛇是生产者,庄稼是消费者.()改正。5、猫头鹰吃蛇,蛇吃田鼠,田鼠吃蝗虫,蝗虫吃稻谷,这是一条食物链.()改正。6、写出下列食物链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