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通史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秦B221-207西汉B202-A9新朝A8-25东汉25-220三国B220-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南北朝420-589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材料一、汉武帝元鼎二年“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后来汉武帝颁布“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规定: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继承王位。武帝元鼎五年突然检查诸侯王的祭祖贡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免黜了大批王侯爵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6分)(1)推行“推恩令”,分散了王国领地;通过“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剥夺了王国封地;寻机罢黜了大批王侯爵位。(6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材料二、汉武帝时的“左官律”规定:如果诸侯犯罪,为诸侯服务的官员要连坐。“阿党法”规定:中央给诸侯派傅相等官,如果诸侯有罪而傅相没有举报,则傅相有罪,重至弃市。“附益法”规定: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并帮助诸侯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有罪,重者弃市。•(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西汉政治有什么影响。(9分)(2)主要通过立法方式实施;怀柔(温和)手段与强硬政策相结合;剥夺王国封地和爵位,削弱王侯身边政治势力。(6分)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西汉社会稳定。(3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2.经济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白瓷;出现“草市”。三国B220-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南北朝420-589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3.文化(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王献之;钟繇、王羲之对楷书的贡献;出现突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1.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这种思想的形成反映了•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2.“拓跋建成立北魏政权,……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作者研究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的切入点是•A.朝代更替B.中央集权•C.社会稳定D.经济政策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命题方向:据材料指出魏晋时期、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状况,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12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材料一(魏晋时期)及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己。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己,监司当以为意。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唐]房玄龄《晋书》卷二六《食货志》(1)魏晋时期:经济破坏,货币流通的作用减少,甚至出现实物交换(2分)。原因:战乱频仍,社会动荡。(2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材料二王猛(前秦大将,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日:“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唐]房玄龄《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凡此十里(指都城洛阳城内10个商业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2分)。原因:国家统一,改革时政。(2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材料三晋自过江(实际上就是指东晋南朝),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凭照税),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以此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欲为惩励。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唐]魏徵《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东晋南朝时期:商业发达,原因:商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2分)。国家统一,社会发展。(2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方向: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促进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中外对比:材料一、拓跋宏……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部接受。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据《中国全史》、《白话版资治通鉴》整理•材料二、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断发”;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进行“欧化”运动……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l)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6分)①内容:都移风易俗;②方法:都全面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③领导者素质:最高领导者大胆改革,有魄力,率先垂范。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方向: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2)“独尊儒术”后儒教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教学者深入影响法律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方向(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灭佛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灭佛的影响。(7分)(1)佛教盛行,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8分)(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土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增强了的军事实力;但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7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拓展材料一、窃见处士平原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率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辗诵于口,耳所哲闻,不忘于心……如得龙跃天肴,振冀云汉,扬声紫微,垂光红觅,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孔融《荐称衡疏》•材料二、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曹操《蠲河北租赋令》•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曹操《合肥密教》•(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融所撰公文与曹操所撰公文的主要不同。(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对公文的改革。(9分)(1)不同:孔融,对仗工整,语言华美,文采斐然,引经据典,融入赋的写作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过于冗杂;(3分)曹操,简洁清楚,严正、理性、务实,个性鲜明,便于理解。(3分)(2)评价:改革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征战治军的特点和需要;便于士兵、百姓理解,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9分)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变形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