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定义•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论范畴,而不是生理学范畴的概念。观察的重要特点正是在于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所谓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日常的观察。即通过观察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日常观察是科学研究观察的基础和初级形式。•另一种是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认识。•2、特点•(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3)研究者的能动性;(提纲、程序、时间和内容事先有确定)•(4)有翔实的观察记录•3、作用与局限(优缺点)•——作用•第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第二,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第三,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局限•(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普遍性的程度不高。•(5)观察者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的偏差又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解释的客观性。(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1)按照观察的情境•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中的观察•(2)按观察方式•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观察(三)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说要回答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等问题•2、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观察的条件有一个最一般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3、编制观察提纲•4、实施观察•5、资料收集记录•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四)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1、描述记录•(1)日记描述法,如裴斯泰洛齐•(2)轶事记录法•(3)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方法(p191)•时间取样,活动取样和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检核)表(p192-193)(五)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2、客观性•3、自觉性(六)观察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科学专职研究人员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观察1、参观2、听课3、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如校方会议,教研组会议,学生集会。4、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参加课外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观察的方式方法•1、抽样观察法•(1)时间抽样观察法•(2)场面抽样观察法•(3)阶段抽样观察法•2、追踪观察法(七)观察法的要求•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3、所选择的观察对象要有典型性•4、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5、要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6、观察者要掌握观察技术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